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战

07.01.2016  03:58

    从今年起,我省将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化解产能过剩的“牛鼻子”,对产能过剩行业中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企业,通过关停重组、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加速集约化发展等途径,做好过剩产能化解工作,并且将在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等方面制定处置的政策方案,通过主动减量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兰州日报》)

    所谓“僵尸企业”,主要指那些效益低下、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而存活的负债企业。这类企业其实已经没有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许多只能依靠财政“输血”、银行贷款存活,但因“不能破产”而浪费了大量的金融资源和人力资源,阻碍市场和社会创新。当前,“僵尸企业”主要存在于钢铁、汽车、水泥、煤炭、房地产等领域。据了解,目前我省有110余户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负债超过1500亿元。2015年,甘肃水泥、钢铁、玻璃、电解铝等行业闲置产能分别达到500万吨、400万吨、200万吨和74万吨,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达到34.5%。同时企业库存积压严重,截至2015年11月份,甘肃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624.6亿元,同比增加98.4亿元。就此数据而言,如不能及时淘汰“僵尸企业”,大量闲置资产将无法盘活,资本市场长期缺乏流动性,无法实现优胜劣汰,市场机制也很难尽快完善起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将无从发挥。

    去年12月,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把“去产能”列为今年“五大重点任务”之首。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坚定不移地减少过剩产能,无疑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去年底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落实总体要求、实现预期目标,要抓好四件大事。第一条就是抓好结构性改革,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2015年12月31日,市委召开经济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以赴稳住旧支柱,其中稳工业的主要措施就是淘汰“僵尸企业”。因此,在继续扩大“三驾马车”有效需求的同时,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推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壮士断腕的事要真做,加快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坚决遏制和淘汰那些没有市场需求的落后产能,坚决处置和关停一批没有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低效占用宝贵资源特别是依靠财政“输血”、银行贷款存活的“僵尸企业”。

    “僵尸企业”不退出,产能过剩的矛盾就得不到根本化解,必将积累宏观经济运行的风险。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淘汰“僵尸企业”,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的号角已经吹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