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违法现象不能被人文色彩迷惑

14.07.2014  17:29

  七月正逢北京前门大街旅游高峰期,但在近日,有游客反映,在和摆着各种造型的“铜人”合影后被索要费用,每张合影要20元至100元不等。昨天,前门管委会、前门大街城管执法队、前门大街派出所和天街集团联合行动,经过充分调查后,将6名“铜人”控制住(7月13日《法制晚报》)。

  浑身涂满古铜色油彩的铜人扮相,对热爱旅游的朋友们来说早已司空见惯,各大景区都能看到这样的身影,与铜人合影后被索钱之事也常见诸报端网络,各大旅游论坛中也能寻觅到吐槽铜人的只言片语。应该说与铜人合影后被索钱是旅游市场催生的怪胎,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欺诈行为,受害者往往是那些旅游经验不足的游客,满怀一份好奇换来的却是满怀的气愤,不仅游客心灵很受伤,也让景区的美誉度抹上污点,更让群众质疑执法者的不作为。

  面对这种不明码标价,假借艺术的名义光天化日行欺诈之实的做法,执法管理部门为何要等到游客反映之后才打击呢?其实很多违法行为被艺术、宗教等人文色彩包装之后,执法者往往会被蒙蔽,如同孔乙己认为读书人窃书不能算偷,人文色彩的包装似乎让违法行为也可爱合理了。屡禁不绝的少林寺假和尚行骗敲诈现象就是典型,一群河南农民弄身假袈裟就可以成为违法护身符,买假药、随意摆摊表演、随意殴打揭露骗局的市民记者,很多执法部门就被其宗教色彩迷惑,敬而远之的软执法让假和尚群体愈加疯狂、泛滥。还有存在于各大城市繁华地段的职业乞丐们,或上演艺术秀或上演悲情剧,阻碍交通、欺骗良善、甚至强行索要,执法者的打击力度也似乎顾忌其悲情色彩,打击力度也是软绵绵,甚至放任为之。

  艺术或宗教多少有些神秘色彩,缺乏社会阅历的群众很难看透背后的猫腻,可是执法部门却不能被蒙蔽双眼,更不能因为对艺术或宗教的恻隐之心而对违法现象态度暧昧甚至熟视无睹。执法者的眼中应该只有依法办事,不能揉进任何人文色彩,面对任何披着人文色彩的违法行为都应该及时果断地给予打击。须知真正的艺术都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真正的宗教都是劝人向善、平静无争的,充斥着欺瞒、暴力、金钱的“人文活动”绝对是伪人文真违法,打击违法行为只要证据确凿、程序合法,就不应怕任何质疑,只要将事实公开,群众自然会理解打击伪装的人文就是在保护真正的人文。

  文/刘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