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群众志更坚

11.10.2017  15:28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建平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通过访谈录的形式,用真实的历史细节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黄土高原的七年知青岁月,深深打动了我们,也为我们走好人生路提供了选择和答案。当年,十五六岁的习近平,来到梁家河大队,住窑洞、睡土炕,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七年风华正茂的时光都留在了黄土地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自己的七年知青岁月时曾深情地说:“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可见在陕北的七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真正深入基层、扎根群众的七年,也是艰苦却受益终生的七年。这七年对习近平总书记后来的快速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他“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利益至上”的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

  扎根群众,树牢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告诫共产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自己也在身体力行,他在梁家河做知青时就坚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确立了远大的理想信念。初到梁家河,年轻的习近平也充满了迷惘和彷徨,特别是跟他一起插队的知青陆续离开后,他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但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没有消沉,而是决定留下来,“贴近黄土地,贴近农民,下决心扎根农村,立志改变梁家河的旧面貌”。他真正扎根群众之中,人民群众的坚韧、乐观和豁达让他找到了坚定的目标,建立起了对党、对党的事业、对为人民服务的坚定和执着。虽然因为所谓的“家庭问题”,组织上对他冷遇,入团入党对他来说困难重重。但是他没有抱怨,没有气馁,没有放弃,而是锲而不舍、坚定不移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最终在1972年秋天入了团,在1974年春天入了党。他在扎根群众中确立了理想信念,也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

            不怕困难,担当实干。“近平敢担当,能做事,心里装着老百姓,又有一股闯劲,他克服困难,最终把一件件事情都办成了。”这是村民们对习近平总书记当知青时担当实干的肯定。事实上他初到梁家河时,同其他知青一样,不会做饭,不会劳动。但是他“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真正融入群众的生活,“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做什么”,“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他当选村支部书记后,为了改变梁家河的落后面貌,带领村民打吃水井,解决吃水问题;去四川学习办沼气,解决烧柴的难题;给村里办铁业社、代销店,解决生活问题等等。由于村子基础差,刚开始部分村民观念保守、思想封闭,反对新观念新想法,习近平的工作面临很大困难。但是习近平不怕困难,挨家挨户做村民们的思想工作,讲规划,讲道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村民被习近平所感动,相信他“敢说敢干敢担当”,愿意跟着他干。他这种不怕困难,担当实干的工作作风为他日后走向领导岗位施展自己的才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好学上进,增强本领。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号召领导干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这很大程度上源自他青年时代特别是七年知青岁月学习经历的深刻领悟。习近平酷爱读书,梁家河老支书说“他在梁家河待了七年时间,我就没见他离开过书本,没见他放弃过读书。”从去文安驿接知青的村民们对他的两个“死沉死沉”的书箱记忆犹新;到他住的知青窑洞炕沿上、铺盖上、枕头边上全都是书;再到他晚上凑近煤油灯看书,煤油烟经常熏得他脸上、鼻子上都是黑,都能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好读书、善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是学习,实践更是学习,习近平虚心向群众学习,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再学习,不断增强自己的本领。他向群众学习开荒、种地、铡草、拉煤、打坝,成了梁家河的壮劳力和种地的好把式。他赴四川学习办沼气的技术,回来之后结合延川当地的气候研究施工,推动梁家河兴建起陕西第一口沼气池。他通过不断学习,培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思维能力,掌握了工作方法,增强了自身本领。

            吃苦耐劳,锻炼意志。梁家河坐落于陕北黄土高原中,山大沟深,穷乡僻壤,自然环境严酷,生活条件艰苦,缺吃少穿。年少的习近平虽然来自北京,但是也不能享受到任何特殊待遇,真正是同吃同住同劳动。习近平吃苦耐劳,真诚地和乡亲们打成一片,与乡亲们苦在一起、干在一起,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自觉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难困苦的生活赋予了习近平总书记坚韧不拔、坚毅刚强的性格,铸造了他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情怀,磨练了他不向任何困难低头的坚强意志,使他在艰难环境和曲折经历中成长起来,成就了一番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后来说:“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会感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个时候在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这正是这段生活经历对其人生影响的最好诠释。

            七年艰苦的知青生活塑造了习近平坚韧不拔的性格与正直的品质,同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塑造了习近平和善亲民的品格,“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丰富了习近平的学识,“立志办大事,不搞形式主义”锻造了习近平朴实的工作作风,“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提升了习近平的实干能力。正是这些优良品质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格魅力,让他能够成为全党全国的核心,能够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