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数才能精准 ——一论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要精准对靶、有的放矢。只有针对不同的贫困乡村、不同的贫困农户,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才能有效保证脱贫攻坚的进度和质量。
确保贫困县如期摘帽、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能不能如期完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各项任务,直接关系决胜全面小康大局。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俗话说,“有什么病,开什么方。”做好扶贫工作,也是同样道理。只有找准“穷根”,开对“药方”,才能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迈上致富的道路。实现这个目标,精确识别是基础,精准帮扶是关键,必须把真正的贫困人口找出来,搞清楚他们的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继而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确保扶真贫、真扶贫。否则,精确识别不到位,精确帮扶也就无从谈起,而徒有虚名的“精准扶贫”,只会沦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秀场”。
时下,精准扶贫不精准的问题,在很多地方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有些扶贫干部,脑子里装着一笔“糊涂账”,到现在还说不清本地究竟有多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多少户需要实施易地搬迁,有多少D级危房户,有多少人饮水不安全;有些扶贫干部,虽然把“精准”说得头头是道,但开展工作却粗枝大叶,口头上“精准”,行动上“模糊”,甚至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继续走“大水漫灌、大而化之”的老路。还有的干部,只盯着上级领导注意到的贫困村,只愿去交通条件比较好的贫困村,其他地方的情况则“一问三不知”,更谈不上精准识别、精准帮扶。
扶贫工作中的不精准现象,严重阻碍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态度、认识和作风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扶贫工作就成了摆样子、走过场,根本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一定要端正态度、提高认识、转变作风,从政治和全局高度切实抓好脱贫攻坚,绝不能有丝毫的轻视和放松。要清醒地看到,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再做不到“到村到户”,再拿不出“绣花”功夫,仍然“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数字不准、措施不实”,真的就来不及了。当务之急,县乡两级要尽快组织力量,用过筛子的办法,挨家挨户进行摸底排查,全面了解真实情况,调整优化帮扶措施。同时,要进一步加大考核考评、督促检查的力度,对不严不实、失职渎职的干部,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精准”不是口号。心中有数,方能胸有成竹。只有在精细、精确、精微上下足力气,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确保“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甘肃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