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手术”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血脉
近日,中国 银监会 副主席 王兆星 在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金融必须要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金融不能搞自我创新,不能搞自我循环,不能搞自我膨胀,否则,就会酿成金融泡沫和金融危机。王兆星还指出,要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各条血脉、各条渠道,不仅要打通干渠,而且还要打通支渠、毛渠,使社会资金能够顺畅流入有需求的企业中。
毫无疑问,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是金融的第一要义。然而,本轮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总体处于相对宽松的状态,但小微企业等金融服务的“毛细血管”依然相对缺血。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金融业长期以来更多关注规模效益,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多以大中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信贷投放也多建立在正规财务报表和抵押品充分的基础上。即便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小微企业、三农等草根经济体近年来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但与之相对应的草根金融服务体系仍不完善;另一方面,虽然监管部门三令五申,但仍有部分资金通过包括影子银行在内的各种渠道,涌入到高收益率的投资甚至投机领域,从而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可以说,小微企业贷款难、农村等偏远地区金融服务薄弱等社会资金“供血不畅”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血脉刻不容缓。
近年来,我国货币供应总量并不低,但“局部缺血”问题依然较为严重,因此,要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血脉需“精准手术”。就宏观政策而言,在货币社会融资总量合理增长、为实体经济提供流动性支持的同时,要引导金融机构支农支小嵌入监管体系之中,实施战略导向监管和信贷投向监管,严控“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将更多的资源向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倾斜。另一方面,也需要实施更具针对性的调控措施,例如定向降准、对小微贷款给予更宽松的贷存比标准等。此外,还需要扎紧篱笆,谨防资金以创新之名流出实体经济,在虚拟经济内部空转。
就金融机构而言,推动与草根经济相适应的金融服务机构发展壮大,无疑是当务之急。近年来,以小额贷款、P2P为代表的草根金融机构蓬勃发展,在我国 金融行业 的地位有所提升,但其同样面临着监管体系不健全、行业内良莠不齐等各方面挑战。未来,监管部门需要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行业的 法律 法规框架,也应给予相应的引导和扶持,规范并助推行业发展。当然,金融业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仅依靠小额信贷等草根金融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银行等正规军放低姿态,积极探索解决各类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获得金融服务的问题,进一步减少中间环节,畅通资金流通渠道,打造普惠金融体系,服务于那些长期以来被忽略的中低端客户。
正如王兆星所指出的,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挑战,我们要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以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智慧,在更高层次上实现金融体系改革发展的稳定平衡,以支持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监管层、金融机构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血脉定能更加通畅,金融业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自身也能实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