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510所李得天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系甘首位
兰州日报7月17日报道:日前,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通过官方网站公布了2015年院士评选结果,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李得天研究员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工程科学学部通讯院士,成为我省首位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7月15日,记者独家专访了这位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专家。
国际宇航科学院(IAA),是非政府性的国际学术组织,由世界著名科学家冯·卡门倡导,于1960年成立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宇航科学院院士由那些在航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组成。选入宇航科学院的院士均是各国空间和航天活动的先导,可以说是国际宇航界极高的荣誉。“神舟”飞船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北斗之父”、中科院院士孙家栋,我国第一代宇航员杨利伟均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建立我国超高/极高真空计量标准
随着我国探索太空的步伐不断加快,迫切需要建立超高/极高真空计量标准,以满足对月球表面、行星际空间、恒星际空间真空环境探测的需求。李得天带领科研团队开始研制我国自己的超高/极高真空计量标准。他告诉记者,之前国际上普遍采用液氦冷冻、液氮保护等低温手段获得极高真空。但是这样的标准装置结构复杂、测量不确定度大、运行成本也比较高。经过多次试验,他创新性地提出了室温抽气方法,在国际上首次在室温下获得了极高真空。他还提出了分流法校准极高真空的新方法,相继研制成功我国首台静态膨胀法超高真空计量标准和分流法极高真空计量标准。这些成果已在我国月球探测、航天器空间环境模拟、重离子加速器、同步辐射光源等国家重大工程中获得广泛应用。
李得天的创造性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赞誉,2012年欧洲发布的计量研究规划,以他的这项工作作为参考,将极高真空计量列为今后的发展重点。
保障载人航天交会对接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之后,对飞船的舱门和对接面的密封检漏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舱门检漏仪器及其计量标准的研制工作迫在眉睫。在参考文献不多的情况下,李得天带领科研团队又向这一难题发起挑战。他创造性地采用主动和被动双重恒温技术,使实验温度得到了有效控制,顺利解决了温度波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他和团队一鼓作气,又相继攻克了活塞动密封连接、恒压伺服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最终研制出舱门快速检漏仪精确标定装置——恒压式正压漏孔标准装置。这些成果已在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以及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任务中得到成功应用,确保了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和交会对接任务的顺利实施。
打造我国深空探测关键载荷
空间质谱计是深空探测必不可少的科学仪器,它能够分析和探测月球、火星、小行星、彗星等星球气体成分及土壤中可挥发性气体成分,为开发和利用星球资源、探寻生命起源提供宝贵的第一手数据。
“此前我国没有成熟的空间质谱计,因为各种原因,国外引进的渠道也不通畅。因此,为满足深空探测工程任务的需求,我们决定打造自己的空间质谱计。”李得天说。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他带领团队在空间质谱计及其校准技术领域开展了大量艰苦的研究工作。通过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2012年12月,他们研制的小型空间磁偏转质谱计在某新技术验证卫星上飞行验证取得圆满成功,测量结果与美国NASA公布的数据一致,这标志着我国成功掌握了该产品研制的核心技术,目前该质谱计仍在轨正常工作。不久前,英国科研机构与他所在的科研团队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将进一步推动该质谱计在深空探测中的应用。
编著我省十年来首本面向青少年的航天科普图书
除了自己本身的科研工作之外,李得天还非常注重对青少年的科普工作。今年5月,他和几名同事编著的《载人航天与太空旅游》一书由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李得天告诉记者,《载人航天与太空旅游》全书22万字,经过近两年的时间编写而成,是我省近十多年来出版的第一本主要面向青少年的航天科普图书。
李得天告诉记者,这本书主要抓住了太空旅游这一新的、容易引发青少年兴趣的热点,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以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介绍了飞向太空的“航班”,太空中的“旅馆”,并带领读者“体验”了进入太空要经历的超重、失重等现象,讲述了太空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从而为以青少年为主的广大读者了解载人航天和太空旅游、开启通往神秘太空的“梦想之旅”,提供了通俗易懂的知识通道。
谈起编写这本书的初衷,李得天告诉记者,“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世界终将由他们主导。但国内面向青少年的航天科普读物却凤毛麟角,我希望能通过编写这样一本书,能传播一些基础航天知识,让青少年燃起对航天的兴趣,将来有兴趣投身我国的航天事业。而且我一直认为,科技工作者绝对不能看轻科普,只有做好科普,国家的科学事业才能后继有人。”
据了解,这本书从今年1月份出版到现在,已在国内多个科技展会受到关注,在不少学校受到师生追捧,目前该书已经供不应求,将于年底进行再版。
(来源: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