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的利益共谋模式该解体了
光明网评论员: 房地产遇冷,“弃房断供”成为热词。据报道称,浙江杭州、福建宁德、广东广州、江苏苏州等地都出现了贷款购房者停止房屋按揭、放弃房屋的情况,银行往往在一纸状书告上法庭后才发现,弃房者已经下落不明。
另外三条新闻为“弃房断供”提供了背景信息。一是,8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同比仅增长6.1%,地方本级财政收入更是连续两年同比增长降至个位数,“地方财政似乎到了最焦虑的时刻”。有基层官员吐槽财政收入下滑:“没一个产业能替代房地产”。二是,全国大部分曾有房产限购的城市都已有松绑行动,媒体报道称,全国仅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三亚五个城市未取消限购。三是,在限贷方面,尽管还没有明确的宽松政策出台,但各地分行早有“开闸”迹象。
可以看到,和房地产业唇齿相依的几大利益相关方,已经悉数出场救市——地产商唯恐资金链断裂;地方政府焦虑土地财政难以为继、财政收入下滑;银行不愿流失房贷这种相对安全的贷款、亦要承担配合地方政府救市的压力。房地产行业大潮渐落,却把这个利益框架赤裸裸地留在了沙滩上。
在新世纪的十多年间,正是这三方间的利益共谋,让房地产高热不下,带累中国经济也发了烧。超乎经济规律高速攀升的房价,不但挤压了民生、制造了GDP泡沫、设置了土地财政的泥沼,也极大地扭曲了投资结构,使得大量优质资本从制造业、高新产业回流到技术含量和社会贡献率都很低的地产业,进而打乱了整个社会的资源分配。三家共同推高房价再从中分利的结果就是,房地产成了牵一发动全身的产业,经济社会其他各领域都产生了黏附于它的趋势。房地产遇冷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普遍陷入下滑困境,市民投资者“弃房断供”的结果,都明显体现出了这种黏附趋势。
还有一个隐性的、却更具负能量的问题,就是房地产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在上个世纪末,两个教育、从业背景相似的中等收入家庭,对未来发展的预期也是相同的。但十年之后,却会因为是否买房、买了几套房而产生巨大的财富鸿沟。房价畸高赋予了房产货币和金融属性,带来了完全没道理的贫富分化;三方共谋的分利模式又扩大了既得利益阶层,更加强化了社会的不公平感。这为投机、运作潜规则、攀附权贵资源的社会心理提供了土壤,却极大地挫败了那种健康的、中产阶级式的价值观。
当然,这些都反向表明,改革已经不可避免。无论是加速调整经济结构的大背景,还是投资者资金断裂、弃房断供这样的小信号,都在提示,房地产的利益共谋模式该解体了,利益相关方涸泽而渔的盈利方式即将走向穷途。地方政府和银行应该学着适应这种“新常态”,四万亿投资的好事恐怕不可能再有,转型期的特殊社会景观也不会永远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