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降33%开发商也不会亏”传递多重信息

28.05.2014  22:00

  原标题: 房价能降33%”传递多重信息

    种种迹象显示,在经历了多年的政策调控后,曾经“放荡不羁”的房价,终于要低下高昂的头。但是对于房企来说,“降价”依旧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字眼。能降多少?这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却成了行业中不能说的秘密。正因为此,当上市房企中天城投对旗下一个项目做出 “当项目销售均价下降32.93%时,项目仍能实现盈亏平衡”表态之时,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

  每次,当房价刚刚开始松动时,舆论就会传出房价下跌,甚至是濒临崩溃边缘的判断。事实上,就具体的生活感受而言,很多地方的房价其实并没有降,或者仅仅是呈现出降低的苗头。结果,在种种感叹和惶恐中,房价下跌成为一个敏感的、让人忌惮的词汇,很多地方,为保持房市的稳定,防止泡沫的破裂,作出种种间接、直接的救市之举。结果,房价不仅没有在下降的轨道上回归理性,反而成为房价反弹或者报复性上涨的由头。这显然是让人难以接受的——房价下跌的结果,竟然是房价上涨?房价本来就有涨有跌,但是在很多人的认知和期待中,房价似乎只能涨不能跌。

  而事实上,房价下跌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厘清的词汇。新闻中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降价33%后房企依然可以维系一个基本的盈利平衡点。这说明,现有的房价是虚高的,所谓的房价下跌远远谈不上下跌那么严重,所谓的房价下滑只是一种象征性的姿态;或者可以说,下跌只是一种褪去虚热,下滑只是一种利润相对减少。尽管有人会说,这可能只是个案,但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房企通常都是暴利的,这份暴利当然说得越清楚越好。如果暴利真的普遍存在,那么房价下跌就不是下跌,房价的下滑也不是什么下滑,只是房价的正常波动,只是房价在回归理性。在市场经济中,本来就不该保证暴利的存在。充分的竞争,规范的规则,都会导致价格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和合理的状态。

  既然房价下跌和下滑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种危言耸听,对于房价下跌和下滑就不该有这么大的反应,因为下跌和下滑对应着一个巨大的调整空间。这个调整空间以前是向上调整,那时,房价随意上涨,购房者只能无奈买涨;这个调整空间自然也包括向下调整,调整的空间与房子的定价、与房价的虚高、与购房者的需求有关。为何以前接受前一个空间,而现在不接受后一个空间呢?所以,即便认为房价下跌就是下跌、下滑就是下滑,也应该接受这种趋势,毕竟其下跌和下滑的空间如此巨大,大到根本不会跌到盈利点的程度。如果仅仅因为一种趋势,便看不到背后的利润空间,便随意地叫停下滑,岂不是成全了房企的暴利企图?

  同时,另一个疑问随之而来,既然房价下跌只是一种听上去可怕的东西,房企对于房价下跌的承受力如此之强,那么到底谁对房价下跌最为敏感呢?对于房企来说,如果其利润空间巨大,那么在市场较为低迷时,以降价换销量也是不错的销售策略;对于购房者来说,他们习惯了房价的暴涨,一旦房价出现下跌和温和的一面,他们当然会求之不得、趋之若鹜。所以,就市场交易规律而言,出现下跌不是什么坏事,也很难说,这种下跌扰乱了市场的秩序。但总有一些人担心房价的下跌,为此不惜对房企进行罚款,或者出台限价令,这不免让人感觉诧异——房企都愿意降价了,何必跟着着急呢?原因只能是,房价牵连的东西太多,房价不仅仅是开发商的事情。

  对待房价下跌的基本态度应该是:弄清事实的真相,尊重市场的规律。所谓弄清事实的真相,就是看看房价的水分到底有多少,房价下跌到底是在挤掉水分,还是在伤筋动骨。如果只是在挤掉水分,下跌就难以说下跌,下跌当然是好事。所谓尊重市场规律,就是对房企的行为予以充分的理解,对房企的举动予以充分的尊重,既然房企都觉得降价是可行的,降价不会伤及其要害,那么监管部门又何必着急,背上舆论的骂名呢?房企不是傻子,在市场竞争中,由它折腾去,它自然会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