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本房产证征婚,难换幸福爱情和婚姻
每当一年要过完时,总有一些家长,又为子女长了一岁还没找到合适的对象而发愁。据《都市快报》12月19日报道,杭州一位“土豪”母亲抱12本房产证、数百万的信托合同和借款合同,并许以媒人红包10万元的重酬条件,为女儿征婚。一时间,在网上吸引了众人的眼球,激起舆论的广泛热议。
此外,从这位母亲的描述中可知,她女儿面容姣好、身材高挑,且毕业于浙大名校,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道德素质修养又好。按理说,拥有这般优越的家庭和自身条件的“白富美”,追求者应该趋之如骛才对,何须如此高调征婚呢?而且,这位陈妈妈的独生女年纪还真不算大,今年才25岁。
多大年龄的未婚女青年算“剩女”,目前还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有人说28岁以上的算剩女,有的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人们对婚龄的普遍推迟,30以上才算剩女。由此看来,真应验了那句老话“皇帝不急,太监急”。同时,也有一种论调认为,这会不会又是一起征婚营销炒作?
是否炒作暂且不说,但如今大龄未婚青年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势头却是不争的事实,子女的终身大事问题已成为父母的一块“心病”,是社会普通关注的热点现象之一。父母帮忙征婚、相亲,早已见怪不怪。在亲情面前,“每逢佳节被催婚”更是成了大龄未婚青年们心中郁结的块垒。婚恋与亲情,两种情感的激烈碰撞,让被催婚者往往无所适从、焦躁不安,甚至引发“家庭大战”。父母们渴望子女尽早成家儿孙满堂,美好的愿望固然可以理解,但更应该考虑孩子们的心情,尤其是如此大费周章地公开财富征婚。12本房产证、重酬媒人的条件极具传播效应,将女儿的婚恋放置舆论的风口,所带来的无形压力也是显而易见的。既然女儿选择低调,你这当妈的又何必如此这般高调征婚呢?
现实社会生活节奏之快,大家为事业为名利忙碌奔波,人与人之间也变得相对冷漠,接触面相对狭窄,征婚已然成为现代青年人婚恋择偶的重要路径。但总有一些征婚方式,让人反感作呕,诸如百亿富豪征婚只要处女、年薪30万,住别墅,开豪车,只求“懂得生活品质”的男子试婚等等。当然,这位陈姓母亲为女儿征婚,并没有挑战道德伦理,但一而再地强调要门当户对,还是让人有几分味同嚼蜡的感觉。诚然,如同陈母所说,把家底兜出来是避免有人看中家境,动机不纯,而且并不是每个富裕家庭的孩子都不好。择偶婚恋讲究“门当户对”是一种封建陈旧的观念,它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将婚姻幸福完全与身份、权力、金钱等同,必将阻隔美好纯真的爱情。
不可否认,家庭背景和财富在婚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金钱不应完全左右婚姻,不应凌驾于婚姻之上。陈母口口声声说不是想炫富,可抱出这么多房产证的举止,就是向应征者开苛刻的条件。正如网友指出的,当初这位母亲结婚时,她的爱人不一定富裕,不一定有十几套房产,所积累的财富是两人二十多年共同打拼的结果。现在,挑女婿要求和你现在门当户对,无非就是挑家庭,其实女婿真正怎么样都不是先决条件了。
既然女方拥有这般优渥的家庭条件,就更应该淡化家庭身份的要求,把眼光放在对方的人品,是否具有上进心和潜力等优秀素质上。一味地强调门当户对,只会让绝大多数人望而却步,即使有对等或者更富有的男方应征,最终能牵手走向婚姻的概率小之又小。假若没有及时遇到,又坚定这样的择偶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时还真成了“剩女”。如今社会,之所以很多拥有优越的家庭条件、高学历、高收入和出众长相的女孩沦为剩女,大多数源于“门当户对”的根深蒂固思想,有时并不是没有遇到心仪的,而是不肯迁就对方的家庭背景。著名女性学者、北京大学佟新教授曾说过,在消费社会,人们逐渐失去了情感表达的手段,爱情婚姻都是物化、商品化的。虽然身处一个物质化的社会里,但仍需保留一点点对纯洁美好爱情的向往,父母们也应尊重子女们恋爱婚姻的自由。
该母亲抱出12本房产证为女儿征婚,难掩炫富式征婚的质疑,要求未来女婿“门当户对”,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的封建思想观念魅影。人人都希望收获美好的爱情和婚姻,而这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是,男女双方的人格地位平等,坚守门当户对的择偶观念,只会割裂纯朴的人类情感,助长社会无节制拜金的社会风气。在子女的婚姻问题上,做父母的应该尊重孩子选择的自由,以一种温和恰当的方式引导。反之,操之过急容易适得其反,会给子女的婚姻埋下不幸福的隐患。
文/叶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