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强化水资源“红线”管理

11.06.2014  11:36

      我省强化水资源管理“红线”的导向与约束,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可持续的水资源保障。截至目前,覆盖全省的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三条红线”指标体系基本确立。以流域综合治理为载体的农业高效节水、水资源生态调度初见成效,流域水生态得以修复与保护。

  

      我省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和效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2012年,水利部与省政府联合启动我省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工作。在出台了《甘肃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后,省政府去年正式下发确认了全省14个市州2015年、2020年、2030年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加强了用水总量控制。目前,各市州正将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分解下达到各县区。

  

      为了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遏制用水浪费,去年,我省开展农业灌溉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试点,酒泉和武威市建立分类水价和差别水价制度。并大力推进工程节水和农艺节水技术,重点发展节水灌溉农业。今年正式启动了河西走廊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同时,我省还开展全省重点耗水企业节水统计监测系统建设和用水定额对标工作。2013年,核定省管取水单位用水计划27.7亿立方米,核减4亿立方米。

  

      我省还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检查和水功能区监测,全省水功能监测覆盖率逐年提高。同时,我省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组织实施了黑河、石羊河、“两江一水”和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等项目。通过加强指标和制度体系构建,严格水资源动态综合管理,我省水资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用水结构逐步优化,农业灌溉用水定额逐年下降,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甘肃日报记者宋振峰实习生盛捷屈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