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亿次查询量带来了什么 ——我省商事制度改革事中事后监管综述

25.01.2017  15:32

  1.66亿次,这一庞大的数据是我省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成运行以来的累计查询量,这一数据支撑起了我省企业信用信息监管的基石。

  我省作为全国第二批公示系统建设先行单位,不遗余力狠抓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去年10月,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甘肃)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国第十个通过验收的省份。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影响日益扩大,市场主体责任意识和信用意识不断增强,企业信用约束作用逐步显现。

商事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全省上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市场准入不断放宽,市场秩序持续优化,消费潜力得到释放,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宽进”成效明显。

  ——我省全面推行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企业年检改年报、“先证后照”改“先照后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等一系列便利化改革,不断激发广大群众的创造力和市场经济的内在活力,市场主体放量增长。到去年12月底,我省累计发放“五证合一”营业执照4.11万份,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42.9万户,注册资金2.29万亿元,从业人员416.7万人。新企业的大量增长,在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惠民生打下基础的同时,缓解了衰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冲击。

  “严管”初具架构。

  ——全省各部门主动落实“双公示”“双告知”“双随机”“双归集”等监管机制,全面推行经营异常名录、严重失信企业名单制度,积极建立以定向抽查和不定向抽查为核心、以投诉举报为补充的新型市场监管方式。降低了准入门槛,放宽了准入条件,在管好的基础上给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催生了一些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

  协同监管正在形成。

  ——全省各部门自觉服务大局,在行政审批改革、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等方面的配合不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逐步加强,涉企数据互联互通机制和定期交换机制正在建立,“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监管格局正在形成。

改革层层推进

  省工商局负责人表示,实施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突破口,是“放管服”改革的关键内容。省政府先后印发了《甘肃省“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施方案》《关于做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与共享工作的通知》,为加快我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

  市场监管体系改革按照既定路线层层推进,逐步实现了全省各级监管执法部门间涉企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由统一平台归集公示和部门间联合惩戒业务的应用,有效破除了部门数据交换壁垒,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进度,为实施大数据监管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多部门间积极推进涉企信息归集和共享工作。截至目前,全省22个部门已经建立了信息交换共享通道,省财政厅等12个部门向公示系统推送了数据。工商部门累计向其他部门提供数据248万条,其他部门累计向工商部门提供数据近337万条。

  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的大力推动下,我省进一步深化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工商部门已公示了224万户市场主体的基础信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甘肃)累计公示异常名录信息94万条。建立了以抽查为主、以投诉举报为补充的新型市场监管模式,我省成为全国首个全面实行抽查制的省份。2015年以来,全省随机抽查5.32万户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抽查率为3.8%;随机抽查4.15万户市场主体的公示信息,抽查率为3.1%,并依法将抽查结果向社会进行公示。

  目前,我省企业信用信息公示、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等制度,日益受到政府相关部门、银行和企业交易对象的重视和关注,对企业信用约束和失信联合惩戒的作用正不断显现。

企业信用建设任重道远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我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信息公示不够全面、公示信息质量不高等问题依旧存在。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证照衔接不够紧密,还存在办照容易办证难。工商注册登记与行业主管部门还未达到无缝衔接,还存在一定的监管盲区。更重要的是,部门间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信息共享渠道还不够畅通。

  数据显示,工商以外部门通过公示系统公示的数据量仅占公示数据总量的0.2%。推送的行政许可信息多,行政处罚信息少。各部门推送的信息中仍有3%的数据因缺项等原因,无法记于企业名下。业内人士表示,种种需要完善的“短板”表明,让“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的严管目标依旧任重道远。

  对此,我省将坚持“公示即监管”“共享即监管”的理念,加快信息归集的工作进度,拓宽信息归集的范围,在已实现22个部门信息归集共享的基础上,确保今年实现所有涉企部门、涉企信息的“全覆盖”。

  具体来看,针对企业不同信用状况,我省将实行差别化分类监管,改革企业信用评级制度,构建企业“信用画像”,倒逼企业恪守诚信。依托甘肃政务服务网,做好部门间联合惩戒信息化建设,实现联合惩戒信息的共享和应用。通过抽查检查,促使企业自律,增强企业守信意识。协同监管方面,我省将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和守信联合激励机制,及时将企业失信信息导入监管系统,对失信企业在工程招标、政府采购、银行信贷等方面加以限制,实现全方位惩戒。(记者伏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