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三管齐下”推进商事制度改革

16.06.2016  10:15

  “过去开办网络公司需要逐步办理安全、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等才能申领营业执照,这些证照一年也办不完。现在可以拿到营业执照后一边筹备经营活动,一边办理各种许可证,节省了大量跑证时间。”近日,甘南藏宝网络商务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完玛才让在工商登记窗口接过营业执照时感慨地说道。

  快捷,仅仅是我省全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的一部分。方便群众注册办事的同时,如何监管,后续配套服务能否跟上,这关系到商事制度改革是否完善成熟。

  我省牢牢抓住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和市场经济存在的“卡脖子”问题,从“放权”“管理”“服务”三个深层次问题入手,将商事制度改革与双创有机结合,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让改革真正落地开花。

   坚持放权,降低准入门槛

  几天前,甘肃华羚乳品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工作人员马晓伟从甘南州工商局政务中心注册登记窗口领到了同时载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从申请到拿证,仅用了3天。

  马晓伟说,比起以前,这次办证简直可以用“神速”来形容,而且简单、方便,只需要准备一套资料,交到一个窗口,再也不用东奔西跑了。

  随着商事制度改革越来越深入,市场经济活力不足、创新乏力尤显突出。

  业内人士指出,其中重要原因在于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对微观市场主体的行政干预过多,各种不合理的行政管制过多,各种行业分割和地方保护过多。百姓投资创业的市场准入门槛高、环节多,效率低,从而制约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

  省工商局局长郭承录表示,商事制度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就是按照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从百姓经商兴业这第一道门改起,还权于企业,还权于市场。

  鉴于此,我省聚焦解决束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企业投资经营和便民服务的突出问题,全面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改企业年检制为年报制,简化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手续,落实先照后证政策,调整下放企业登记事权和名称登记权,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啃下了商事制度改革中“最硬的骨头”,极大地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大幅提升了企业注册登记的便利程度。

  数据显示,2014—2015年,全省市场主体和注册资金分别增长53.92%和56.02%,拉动“十二五”期间全省市场主体增长99.2%,翻了近一番,全省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28.03万户,改革效应十分显著。

   管理跟进,强化市场监管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长期存在,不仅影响着资源的优化配置,制约着经济转型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也成为制约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实现的关键性问题。

  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我省围绕商事制度改革,同步跟进监管制度的实践创新,着力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监管制度,建成并运行了甘肃省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立了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制度,加快推进了部门联动响应、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机制,探索了建立事中事后监管新机制的有效途径,推动了市场监管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但是,随着商事制度改革,市场主体大量产生,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对市场监管提出许多新要求和新挑战。

  省工商部门负责人表示,我们努力把握市场运行的科学规律,把推动市场监管改革与创新作为重要任务,加快构建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制度。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推动信息共享、协调监管、联合惩戒,构建事中事后监管新机制。要引导广大市场主体适应信用监管新形势,更加重视诚信建设,自觉加强企业自治,切实让信用创造财富,努力实现“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监管。

   服务保障,促进创业创新

  近年来,我省把履行工商职能和协调推进非公经济发展职能有机统一起来,在提升工商工作效能的同时,先后出台了《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的意见》等三份文件,共计78条政策措施。

  同时,设立了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池”,梳理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全面清理行政许可及行政备案管理事项,落实行政处罚案件公示制度,建成并上线运行小微企业名录库,推行“网上行权”,实现了工商登记业务、行政许可和审批100%在网上流转运行,有力促进了营商环境优化。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我国已经开始进入创业创新的繁荣时期。体制机制制约逐步消除,改革红利进入释放期。市场监管部门应该自觉顺应创新发展的大趋势,适应新科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寓服务于监管之中,不断强化竞争政策的重要作用,大力营造激励创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企业优胜劣汰和产业转型升级。

  我省商事制度改革设计充分考虑了服务的重要性,积极推广网上办理等方式,最大程度便民利民。加快构建负面清单管理,坚持法无禁止即可入,鼓励非公有制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支持非公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发挥协调推进非公经济职能,建立完善促进非公经济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普惠化扶持政策,完善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体系,为中小微企业创造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记者伏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