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01.02.2016  03:40

    【本报讯】过去的一年,我市金融工作立足支持经济发展大局,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改革创新步伐,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多措并举,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及服务“三农”,大幅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和水平,金融工作亮点纷呈。

    投融资意识不断强化协调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去年以来,我市依托省委继续实施引进金融人才战略,按照省市金融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市8个县(区)在12月底组建成立了金融工作机构,两级统筹推动金融工作有序开展。同时,通过举办各层次金融业务知识培训和讲座等一系列举措,全市各级各部门重视金融、研究金融、发展金融的浓厚氛围不断形成。

    在进一步对接金融机构的基础上,跟进重点项目、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加大融资项目推介力度,协调做好对兰州市轨道交通项目、棚户区改造项目及兰州新区项目贷款的相关工作。去年共收集重点工程、小微、三农、电商、文化等融资项目2002个,完成市级融资项目库网络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印制《2015年兰州市重大建设项目融资推介册》、《兰州市融资项目推介册》以及编制县区融资项目册、“三农”融资项目册、科技文化电商融资项目册,集中向在兰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了推介,积极推进各类银政企项目对接洽谈。先后组织人保资本、中融国际信托、银河证券等省外金融机构与市级相关平台公司就业务发展情况和投融资项目资金需求进行了对接。同时,积极争取国家丝绸之路基金在兰州新区设立办事处事宜。

    推动优质企业上市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发展

    去年,全市完成直接融资255.59亿元,同比增长128.4%,融资成本同比下降34.9%。积极推动优质企业上市,资本市场建设取得新成绩。2015年,注册地在我市的2家企业成功上市,分别是庄园牧业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读者传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目前,现注册地在兰州市的上市企业达到17家,全市上市储备库的企业已达30余家,其中国芳工贸、陇神戎发等2家企业已向证监会上报首发申请材料等待审核。

    去年我市全面深入实施“361”行动计划以来,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9户。目前,正在进行报审企业1户,内核企业4户,改制企业17户,尽调企业39户,共有398家企业纳入“新三板”上市后备资源库,6户已成功挂牌企业通过定向增发及银行贷款等方式实现融资6.85亿元。同时,建立与省股交中心沟通联系机制,推动“新四版”资本市场发展。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市共有889家中小企业在省股交中心挂牌,全年共实现融资123.52亿元。

    为进一步推进投资向投融资转变,我市设立了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技术创新驱动基金、兰州新区锦绣丝路产业投资基金。稳步推进养老基金、城市创新发展基金、生物医药投资基金工作。通过主板、“新三板”和省股交中心,为我市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培育更多后备上市公司资源,推动我市整体经济的发展。

    实施普惠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能力不断提升

    截至2015年11月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68.29亿元,同比增长5.36%。涉农贷款1195.97亿元、同比增长24.69%,较年初增加238.95亿元。全市农业贷款109.67亿元,同比增长9.46%,较年初增加11.65亿元,缓解了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题。

    农村金融网点是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我市鼓励和支持各金融机构集中力量发展和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得到较快发展,城乡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去年,全市完成5区农信联社改制,组建成立了兰州农商银行,目前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达到25家。积极推动哈尔滨城商行设立安宁融兴村镇银行,已完成前期调查工作待银监会批复。全市贫困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社)发展达到292个。积极引导农行、农信联社、中行、兰州银行等金融机构服务向行政村延伸,现全市村级助农金融服务点达到725个,覆盖率达到99.18%。

    截至去年12月20日,全市“双联惠农贷款”累计发放9082户5.2亿元,目前存量为8969户金额5.16亿元。在推进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中,已为2956名农村妇女发放贷款2.15亿元。积极支持相关保险机构探索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保险新品种。协调中国人寿兰州市分公司在皋兰县率先开展农村小额保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已在全市各县区全面推广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截至目前,共收取小额人身保险保费14.9万元,参保人数达4983人。政策性涉农保险已在推进玉米、马铃薯、森林、能繁母猪、奶牛等5个中央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的基础上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