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通报新农合医疗运行情况

01.09.2015  15:34

  8月31日,兰州市新农合管理局通报上半年兰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2015年,全市参合人员达到1147271人,比2014年增加7475人,参合率达到98.18%,比2014年提高了0.19个百分点。截至6月30日,全市新农合受益40.55万人次,受益率35.34%。较2014年同期受益人次下降11.71万人次,受益率下降10.51个百分点。经分析,2015年门诊住院均呈下降趋势。2015年全市受益人次中,住院补助74808人次(较上年同期下降1172人次),门诊补助299966人次(较上年同期下降10.82万人次),住院正常分娩(定额补助)1610人次,特殊病种大额门诊补偿29118人次,其他补偿0人次。

  年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480元

  2015年,全市新农合年人均筹资标准由2014年的390元提高到480元,其中,中央财政每人补助268元,省级财政每人补助102元。市县财政配套20元,参合人员个人缴费90元。

  2015年全市按政策筹集基金应为55069.01万元,同比增加1.06亿元,上升19.28个百分点。截至6月30日,全市新农合实际到账资金为51912.9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9034万元,省级财政补助资金10259万元,市级财政补助资金1321.03万元,县级财政补助资金973.52万元,农民自筹资金10325.44万元。

  全市7个县区中,皋兰县、红古区、永登县、榆中县基金使用率高于全市平均值;西固区、七里河区、兰州新区基金使用率低于全市平均值。排名最后两位的县区分别是红古区和皋兰县。

  重大疾病补偿3703.68万元

  截至6月30日,全市省、市、县、乡四级定点医疗机构病员流向比例分别为16.95%、6.89%、57.37%、18.79%。其中,重大疾病占省级流向的20.85%,市级流向的6.07%。表明75%的省市级住院病种为普通疾病。

  截至6月30日,全市共救治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心病等51种重大疾病2957人次,医疗总费用5638.75万元,新农合基金补偿费用3703.68万元,占基金总额的6.73%,实际补偿比为65.69%。

  县级医疗机构收治两县区排名靠后挨批

  截至6月30日,新农合市级平台共计结算各级各类分级诊疗患者4336例,各级各类非分级诊疗定点医疗机构及市外转诊结算三类疾病(正常分娩、剖宫产及白内障)共计446例,占全市分级诊疗已结算病种的10.29%。各县区县、乡两级分级诊疗定点医疗机构共结算分级诊疗患者3890例,占全市分级诊疗已结算病种的8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