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社会管理创新助力“五城联创”
【本报讯】记者8月8日获悉,作为我市社会管理创新的两大亮点,社会管理平台已覆盖全市3县5区52个街道391个社区,民生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已拓展了医疗、社保等8项信息惠民服务,这种以信息化、科学化建设为着力点的社会管理创新,在拓展社会管理服务领域、促进居民信息消费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我市五城联创工作的进展。
公共环境、公共秩序、社会服务等是文明城市创建的主要内容。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着眼于社会建设和“和谐兰州”建设,以“五城联创”为抓手,积极探索、实践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办法,推动社会管理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社会管理创新成功塑造“兰州模式”
自2010年起,我市累计投入7000多万元,在全市建设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平台,按照“全国先进、全省一流”的标准,建成了民生服务、社会管理两大平台系统,建立了实有人口数据、经济法人数据、空间地理数据库,形成了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综合系统,实现了社会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一体化。同时,在全市各县区成立了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分中心,在街道(乡镇)设立工作站,在社区设立工作室,自上而下构筑起“四级平台管理,六级网格服务”的总格局,纵向贯通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网格、楼院;横向覆盖各级各部门、社区各窗口、网格各单位,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管理便捷、服务全面、互联互通、运行高效的大联动、大联网的信息共享平台。目前,平台已覆盖全市3县5区52个街道391个社区。
与此同时,提出了12345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即:一个中心(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二个平台(民生服务和社会管理两大系统平台),三大数据库(地理信息库、人口信息库、经济法人库),四大整合(语音、视频、业务、数据),五条主线(党的建设、层级管理、重点工作、综合治理、效能监管)。整合基层300余项业务工作,建成了包含党建管理、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等20大业务管理模块。
研发了实有人口管理、网格化层级、三色房态可视化管理等16大社会管理系统和“民情通”呼叫中心、三维便民服务网等10大民生服务系统,设计了集电子监察、二三维一体化分析比对研判、社会治安稳定风险评估、党风廉政建设风险预警为一体等10大服务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实现了应急指挥、呼叫服务、三维便民服务网、城市管理等工作的统一调度指挥,推动了虚拟养老院、四点半工程、一刻钟精品服务圈、一元钱爱心党费等“民情流水线”工程特色服务在兰州市的全覆盖,为政府工作建立了一个规范、统一、共享的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将各类信息系统以及信息源进行最大限度上的整合,极大地提升兰州市社会服务管理水平。
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系统的投用,有效解决了基层管理中资源不能共享、重复投资、重复劳动、工作效率低等问题,提高了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水平,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也得到市民群众的广泛赞誉。目前,我省13个市州和全国10多个省市正在推广应用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系统。
便民信息工程让服务更快捷
信息化、数字化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和技术,大力推进“民情流水线”信息惠民工程,提升公共服务均等普惠水平,打造以政府公共服务、市民生活服务为一体的便民、利民、惠民的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服务软件系统,搭建了一个利民、便民、惠民的公众网络服务平台,以全新模式,实现分层、分类管理与服务,主要为市民提供包括网上办事中心、查询中心、投诉咨询中心、服务中心、网上购物、网上缴费等服务,使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政府、企业、社会提供的优质便民服务。与此同时,完善了社区频道站点建设,按照社区频道建设工作“先试点后推进”的工作要求,共完成站点建设325个,站点信息录入324个。目前,“民情流水线”信息惠民服务网已面向市民提供了医疗、社保、教育、养老、就业、社区服务、物联配送、政府信息共享等8项信息惠民服务。
作为信息便民服务的亮点之一,“市民卡”工程则搭建起政府公共服务、公用事业应用、商业应用和金融应用服务平台,逐步实现政府公务、社保、公积金查询、公交、卫生诊疗、人口管理、图书馆、水电暖燃气代缴费、园林、旅游、教育、金融IC卡、商业小额支付等多项功能。在社会养老方面,我市创建了全国第一家由政府主导建设的虚拟养老院,通过市场化运作、高科技信息平台,吸纳了95家加盟企业,建成了69家养老餐厅,47家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老服务人员达6000余名,网点遍布该区所有街道,并招募义工、志愿者7000多名,向8万余名老年人提供家政便民、医疗保健、娱乐学习和心理慰藉等220多项服务。目前,我市已有30多万名老人享受到虚拟养老院无偿和优惠等服务。此项创新,被称为我国养老事业的“破题之举”,国家老龄委已在全国12个为老服务试点省市全面推广。
一部热线在老百姓中成就好“口碑”
如今,“12345,有事找政府”已在广大民众间形成共识。在信息惠民工程推进过程中,我市以民情通呼叫热线为基点,在原市长热线的基础上,对全市47部电话进行整合,实现公共服务类和紧急电话的全覆盖,并做到一键转接,提出了12345,有事找政府的口号。市民只需要记住“12345”一部电话就可以享受政务咨询、生活服务、投诉建议三大类服务。12345民情通服务热线自启动运行以来,全天候24小时接听市民群众来电,通过民情通呼叫系统转派至责任单位限期办理,并按照100%的回访比例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
为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我市还借助新型媒体平台,开通了12345官方微信、英语服务等受理渠道,,并设立工作专席,积极协调市供热办、公交集团等单位工作人员进驻12345民情通呼叫中心,受理市民群众的咨询和投诉。据了解,截至目前,市民各类诉求的办结率在98%以上,市民群众对12345民情通服务热线满意率达到99%。
“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城市社会文明的综合性荣誉,是一个地区科学发展、民生幸福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市社会管理创新上取得的成效,不仅强化了党和政府对基层管理的领导,也增强了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加快了文明城市创建步伐。采访中,市文明办负责人说,社会管理的根本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丰富了社会管理的内容,拓展了社会管理的内涵,提升了社会管理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有效的社会管理当中,形成自律和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运行机制,才能形成社会各方面力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培育社会文明风尚的生动局面,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创文创卫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