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探索企业用煤管控新路子
【兰州日报讯】实施燃煤管控是打赢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举措,自2012年兰州市打响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对于市民使用无烟煤的工作已收到明显效果,但针对用煤大户即部分工业企业的用煤管控,却一直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今年六月以来,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在西固通过多次约谈协调,加上企业积极配合终于打破了这一管控瓶颈,探索出一条企业用煤管控的新路子:改过去吃“粗粮”为今后吃“细粮”。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兰州西固热电有限公司,在厂区内看到有三个高大的烟筒,过去它们吃粗粮干重活,然而在今年六、七月以来,市上加强对企业燃煤管控后,从此都将过上吃细粮的日子。据介绍,这些“粗粮”其实并不粗,因为我市将工业用煤分三个等级,一级标准自不必说,就拿三级标准而言,也要比国家最低标准高出很多。西固热电公司是一家有60年历史的老企业,也是目前兰州市范围内用煤量最大的企业,正是因为这样的高标准,原先企业会将部分低质煤封存,采用低质煤和优质煤掺烧方式,来达到入炉煤的一级管控标准。如今为了巩固“兰州蓝”大气治理成果,我市对企业用煤要求更细了,要求入厂煤必须达到一级管控标准,对不达标的则要全部进行清理外运。对此,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西固工作组自六月以来,在积极协调和帮助企业做好冬煤夏储的基础上,将煤质检测关口再次前移,封堵了低质煤进场的通道。
董曙光是市工信委驻西固电厂的驻厂监督员,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监督进入电厂煤炭的质量。在他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两台电脑,一台负责监控,一台负责数据汇总和上报。董曙光说:“每天用车送进电厂的燃煤,不管是几辆车或几个专列,都要经监管人员现场抽检,当场搅拌粉碎和当场签字,双方确认后交给审煤的监管检验。按照兰州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办要求,不达标不让卸煤,都要求清退出厂。”和董曙光一样24小时驻厂监督的,还有环保和质监部门的工作人员。记者在一间办公室看到,市质监局驻厂监督员正在核对检测数据,现场采集的煤样本会送到质监部门检测,然后由这里出具检测报告,报告显示合格的煤炭才可进入企业煤场。而来自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的四位县级督查员,也会每天三次对这一闭环模式进行跟踪督查。
环保监督员每天几乎都在中控室里,以把好煤炭燃烧后的最后一道关口,排放指标是监督员关注的焦点,他们每天都会填写工作日志,对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和跟踪比对,再由县级督查员对这份日志进行签字核对。厂区防尘抑尘措施到不到位,也是他们的监督职责所在,目前这些措施都比较到位。随后记者来到了煤场,这里对于热电厂来说,堆积的煤炭就是粮仓,凡是不达标的煤炭,将从这里全部运出。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西固工作组组长张翌告诉记者:“我们严格对它进行管控,凡是检测出来不达标的、不合格煤一律要求运出,不允许在厂里继续烧,打破企业‘只进不出’的常规,对我们来讲是一个管控措施,对企业来说是一个破冰之举,企业也知道不合格煤确实不能再继续烧下去,这对治污工作和蓝天工程也有一个好的帮助。”
该公司燃管部主任芦馨楠还告诉记者,目前用的煤都符合兰州市煤质管控要求,进的煤基本上都是新疆或宁夏的优质煤,都是一级管控标准,既保证了煤质达标,也保证环保的达标。企业的积极配合,体现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但随着煤质管控标准的细化,企业的运营成本也在上升。对此张翌告诉记者,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在督查的同时,也努力在为企业做好服务与保障,比如说企业在运输过程需要协调的,包括煤源,包括车皮,督查室都帮助企业进行协调,对于企业成本增加这样一现实状况,督查室也向相关部门反馈,向政府进行反馈和呼吁,按照相关规定,及时给予企业政策和资金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