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

29.11.2015  02:48
   【本报讯】“今年我们村又修了几十公里路,村容村貌也越来越好了,村里的花园也建好了,多亏这几年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村上有了钱,就能把我们的村子建得更好。”10月中旬,永登县武胜驿镇火家台村村民火玉贵在村文化广场闲聊时,自豪地告诉记者他们村的新变化。而火家台村之所以越建越好,双联富民产业的壮大让村民收入越来越高固然是其中原因之一,村里基础设施的改善还缘于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和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作用。如今的火家台村,早已从过去一穷二白的村集体空白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可达百万。

    火家台村的变化,正是我市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缩影。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按照“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强化基层”的思路,采取“抓队伍、抓阵地、抓投入、抓服务”的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保障,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有力保证。

    农村党建:创新载体让农民满意

    说起兰州的农村党建工作,就不得不提“支部+协会”发展互助资金模式,这个由榆中县中连川乡中连川村创造的资金滚动发展模式,通过政府的贴息贷款等运作,目前已经成为助力农民增收和增强村级组织话语权及农村基层党建的“法宝”。据悉,该模式是采取协会建在支部上、支部依托协会的方式,使村“两委”主要负责人通过合法途径进入协会担任领导,既搭建了村党支部服务群众的新平台,形成了农村党建工作的新抓手,又有效地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截至今年8月,全市参与试点的49个乡镇120个村为3825名农民群众发放互助资金5910万元,分别占会员总数、资金总额的60.8%、98.5%;有112名村党组织书记、8名村主任担任协会理事长;发展协会会员6293户,有1042名村组干部、1321名党员、644名致富带头人、1963名有致富愿望的困难群众加入互助资金协会;结成由“1名党员或致富带头人+3至5户贫困户”的帮扶对子1062对,初步构建了村党组织牵头领导、村“两委”班子齐抓共管、党员干部和致富能人积极带头、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农村党建工作新格局。

    从榆中县金崖镇的“三增一促”到“为民服务代理制”,再到中连川乡的“支部+协会”发展互助资金模式,我市在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方面想了很多新点子,不仅在形式和载体上进行了创新,而且以为民服务为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社区党建:以服务群众为抓手

    社区是联系服务群众最前沿的阵地,直接面对着广大人民群众。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体制不顺,责任层层下压,社区承载的行政事务量大繁杂,在有限的人员力量下,联系服务群众的职能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基层服务群众意识日趋淡薄,直接导致党群关系日益拉大,甚至出现脱离群众的情况。

    2014年10月,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当中,兰州市城关区将活动开展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立足以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群众工作扎实开展,将着力点放到基层这一联系服务群众的一线阵地,研究探索出了街道社区行政分离改革这一“破冰之举”,并在铁路东村街道试点实施,有效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了“行政化社区”向“服务型社区”的全面转型,为社区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改革、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提供了坚实保障。

    目前,在全市社区层面,针对社区管理体制不顺、社区事务量大复杂、社区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我市在部分街道社区试点推行社区行政服务分离改革,将原来由社区承担的18类103项行政事务全部“收回”街道相关科室归口管理,将大部分工作人员解放出来进网格、进楼院、进居民家,一线服务群众,很大程度实现了为社区松绑、给群众省时、使工作提效的目的,使社区工作聚焦在了服务居民群众上。

    多项保障力促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

    据悉,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对排查出的270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整顿,推动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转化提升、晋位升级。许多昔日的后进村和社区,如今增后劲、添活力,在全市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焕发出崭新风貌。

    对于基层党组织来说,发挥作用不仅要有场所,还得有资金等物质保障。因此,我市把基层党组织办公活动阵地建设纳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采取省市补助、开发配建、自我筹建等措施,破解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筹资难、建设难的问题。目前,全市所有街道、社区建成一站式政务大厅,社区办公活动阵地面积平均达到260平米,有168个社区达到300平米以上。特别是红古区今年投资6000万元,建成了区级三维数字中心,8个乡镇街道的服务大厅,新建了16个村、12个社区的办公活动阵地,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不断加强。

    与此同时,我市还把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党建补助经费、为群众办事经费等,纳入市县区财政预算,并做到与地方财政收入同步增长,初步形成了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支持为补充的经费保障体系。2015年,大部分县区按照市上要求的投入比例将办公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追加纳入预算,并按规定程序予以核拨。特别是西固区率先将村、社区办公经费列入预算全部核拨,其中行政村的办公经费增加至10万元,社区的增加至20万元,目前在全市都是最高的。不断提高村社区干部待遇,落实了基层党组织书记、专职工作者报酬待遇和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等各项待遇,村社区干部的待遇整体得到大幅提升。

    □首席记者李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