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当老师:国外小学生对中国有啥误解
(图文无关)
几年前,我在一所私立学校教中文。刚开学的那个星期,在小学一年级的班里,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我给孩子们讲熊猫。我放熊猫的滑稽录像,给他们讲“熊”是bear,“猫”是cat,可是放一起就成了panda,孩子们听得特别来劲,一下子就记住了三种动物的名字。接着,我告诉他们,熊猫的故乡在中国,全世界的熊猫都是从中国来的,现在世界上的熊猫很少,它们需要人类的保护。
这时候,一个小女孩举起了手,她说:“我妈妈说,中国人吃熊猫,所以熊猫才会越来越少。”
很多年后的今天,我依旧记得我当时受到的震撼。我走到小女孩的身边,蹲下来,注视着她。那是一个标准的金发洋娃娃,粉嫩粉嫩的特别可爱的模样,
我柔声细语地对她说:“回家告诉你妈妈,没有中国人的保护,这个世界上早就没有熊猫了。”
接着我给孩子们看四川大熊猫保护基地的视频,让他们看到在那里大熊猫是如何自在地生活的。我又给他们看08年北京奥运会时的熊猫吉祥物,让他们知道这是中国的国宝。就这样,在孩子的心中,可爱的熊猫和中国美好地联系到了一起。
在美国学校当中文老师的这些年,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很多美国人,包括大人和孩子,对中国的了解太少了。不了解,就会产生误解,偏见,甚至歧视,而且很多是根深蒂固,代代相传的。
好几次,有学生告诉我:“老师,我有一本关于中国的书。”拿来我一看,名字说是中国故事,可是内容却莫名其妙,稀奇古怪,插图画的是穿和服的人。我就告诉学生,这不是真正的中国故事,那些人也不是中国人。
后来我教高中,每年第一堂课我都会先了解学生对中国知道多少。很多美国高中生不知道中国的位置,不知道中国的首都是北京,有的甚至说成是东京。有的学校里的老师还问我中国人现在的生活是不是和北朝鲜一样。
作为一个中文老师,我一直认为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对文化的了解。我告诉学生,只有当你了解这种文化,并真正欣赏这种文化,你才能学好这种语言。文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丰富而宽泛的,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有很多途径和方式。我不想我的学生心中的中国文化只意味着糊弄老外的“Chinese food”和“Kungfu”这两个词,我希望他们看得更真切,了解得更仔细。
春节的时候,我给学生介绍真正美味的中国菜,介绍中国人阖家团圆的传统,给他们看春晚,我也给他们介绍春运和民工返乡潮。学习“家庭”的时候,我给他们介绍为什么中国要控制人口,以及因此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如老龄化和“小皇帝”。学习“学校生活”时,我让他们了解在中国的同龄人是怎样学习生活的。
每次回国,我都会留心拍些照片,街头巷尾,商场公园,回来让学生看到中国人真实普通的生活场景。
我给学生讲姚明,李娜,林书豪,郎朗,马友友,李安,骆家辉,这些耀眼的名人不管他们的国籍是什么,他们都是响当当的Chinese。
提起吃的东西,不是所有的人对陌生的东西都勇于尝试,有些人甚至有先入为主的偏见。记得我给学生讲北京烤鸭时,有的学生刚一听鸭子,马上摇头说yucky(恶心),可是看到我在全聚德拍的照片,看到那些精致的菜肴,看到我小女儿大快朵颐的样子,很多学生都夸张地做出流口水的样子。过好长时间我再提起烤鸭这个词,他们都会马上说:“好吃!”渐渐地,他们知道中国美食可不只是炒饭炒面左宗鸡甜酸肉,他们还知道饺子,元宵,粽子,火锅,知道正宗的Chinese food是最美味的。
现在我的学生们知道,在中国,不仅有在好莱坞打下天下的李小龙,还有不向日本人屈服的叶问;不仅有古老的长城,还有现代的动车高铁;不仅有古典的京剧,还有火爆的“中国好声音”
……
我知道选中文课的美国学生将来不可能都去学中文专业,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不会上大学,可是我心底存着一份私心,就是希望走进我教室的学生比普通的美国人更多地了解中国,成为对中国,中国人有好感的美国人。可喜的是,我的心愿每年都在实现。
中文课并不能影响到很多人,但只要想到有人会因此而改变,不再像那个漂亮的洋娃娃一样说出“中国人吃熊猫”这样无知的话,我就会在每天的平淡忙碌当中体味到一种欣慰。
作者:远方,定居美国十余年,现为美国高中全职中文老师,对于美国教育的了解不仅来自于女儿的成长过程,也因工作的关系有很多切身的体会。(本文选自《远方的世界》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