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漳县人民医院的支农日子
为响应卫计委组织实施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号召, 2014年4月2日我随省二院支农队赴漳县人民医院开展支农帮扶工作,开始了为期近一年的基层医疗支农生活。
作为一名影像专业医生,报到时得知成为漳县人民医院今年急需人才,我感到非常荣幸,漳县卫生局领导及院领导对我的工作提出了很高要求,到岗第一周,我对影像科及全院诊疗情况进行了认真了解,虚心听取院领导、临床科室医生及影像科室同事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影像科室技术人员及全院医生对CT、MRI诊断水平急需提高的要求和医院现状,我制定了步步推进的工作计划,并逐步开始实施。
第一步,从本科室着手,转变学习态度,才能达到教学相长。
我每天通过亲自操作示范,详细为科室人员讲解各部位规范化扫描要求,使全科人员很快熟悉掌握扫描技术和注意事项,提高图像质量;在诊断报告书写上,我按照标准和格式,耐心讲解影像诊断报告书写基本原则、顺序、解剖层次及疾病影像表现等,力求文字精炼、描述准确、层次分明,从而提高影像报告质量;我还以《医学影像学》第七版教材作为基础,结合多媒体课件,对人体各系统常见病的CT、MRI表现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系统讲解,并要求全科技术人员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后复习。每日坚持参加晨间阅片,与大家一起通过教材、课件,网上资料、专业书籍等各种途径获得尽可能多的阅片实践机会,反复阅片,积累经验,提高阅片能力。对典型病例进行重点强调,对疑难病例组织全科人员分析讨论,并对疑难病例及误诊病例跟踪随访,总结经验教训也是我总结出来的很好的提高影像诊断准确性的训练方法。我也知道,良好的工作效率需要制度保障,因此我与科室主任一同完善了科室交接班、阅片、资料管理等制度,保证了科室正常运转,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期间我深刻体会到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教学优势,引导全科技术人员将“要我学” 的被动局面转变为 “我要学”的主动意识,是提高支教的关键。
第二步,扩大培训范围,提高全院医生影像专业知识。
由于临床医生对CT、磁共振检查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对影像诊断报告缺乏信任,长期以来部分临床医生不开或很少开申请单,导致大型影像设备长期利用率低下。找到存在的问题后,我精心准备课件,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多媒体形式,先后4次对全院医生进行理论授课,由于我的讲解图文并茂,紧密结合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同时穿插展示疑难病的影像图片,大家听得专心致志,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我还要求影像科加强与临床科室的交流沟通,自己也积极主动参加临床科室疑难病例会诊,以阅片为主结合其他多种形式与临床医生交流,提高临床医生的读片能力和诊断水平。
第三步,支农培训,授人鱼更要授人渔。
半年多来,在漳县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为进一步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我们先后选派1名优秀年轻医生赴省二院影像中心进修学习3个月,选派1名年轻护理人员到省二院学习增强扫描注射技术,针对造影剂过敏反应急救知识及消化内镜护理进行规范培训。组织科室诊断医生赴兰州参加省级学术活动3次(共5人次),让他们有机会聆听国内和省内知名专家的讲课,开阔视野,丰富专业知识。同时,指导开展新技术,我的特长-CT后处理技术为临床医生所接受,在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半年全员培训有5名医技人员参加了大型设备上岗考试。我还积极鼓励进修培训归来人员学习制作课件,将所学知识、技术在科室及全院学术会议上进行交流,开启本院学术活动序幕,得到临床医生和院领导的一致好评。
在我的支农计划一步步付诸实现的过程中,我还积极协调县医院与省二院密切合作,依托省二院强大的中西医和精神卫生优势,诚邀相关专业专家到县医院讲课、查房、义诊和指导开展手术。推广宣传省二院西医+中医+心理“333” 诊疗模式,并运用到临床。很快,“333”诊疗模式在县医院慢性妇科疾病的中医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作为队长,我也没有忘记协助队员冯晓芬、王淑宏等积极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和护理帮扶工作。
在这半年多的支农时间里,我明确地把工作重点放在尽快提高县医院影像诊断水平和切实满足临床诊疗需求上,承蒙漳县卫生局、县医院各级领导和同道们的关心和厚爱,比较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务和计划,达到了预期目标,在此深表感谢!非常敬佩县医院全体同道扎根基层,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以及与疾病作斗争的无私无畏、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同时也感谢省二院这个大家庭和坚强后盾带给自己的温暖和自信。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竭尽全力,继续全心全意为漳县人民服务,为当地的卫生健康事业建言献策,添砖加瓦。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
葛海兰副主任医师给全院医生进行影像专业知识培训
葛海兰医生给全科技术人员进行CT后处理技术培训
疑难病例讨论
培养年轻医生,放射科汪银玲培训结束在全院进行学术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