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在就不会让她饿着冻着”
王学兰给养女洗脸
31年前的一次偶遇,让白银市靖远县平堡乡永新村的冉希义、王学兰夫妇多了一个智障“女儿”。尽管这个女儿至今连一声“爸妈”都不会叫,但31年来的朝夕相处和悉心照顾,让老两口将这个养女当做了手心里的宝,不离不弃,成就了一段不是血缘胜似血缘的“亲情”佳话。兰州晚报记者 王万盈文/图1
缘起
31年前夫妇俩路上捡来女婴
1985年4月25日,当时30多岁的冉希义、王学兰夫妇外出转亲戚,傍晚返家途中,两人被路旁一个小纸箱所吸引。打开一看,里面有一个用被子包裹着的女婴,旁边还有3包奶粉和一封书信。原来,女婴被父母遗弃了。
“我当时看到孩子小脸被冻得通红,脑子里第一个想法就是赶紧把孩子抱回家。”王学兰说。那时他们夫妇已有3个男孩,最大的17岁,最小的12岁,都在上学,生活常常捉襟见肘。但王学兰就像守卫一件宝贝一样整天把孩子抱在怀里,还给养女起了个名字叫“冉春莉”,希望孩子能够像茉莉花一样开放,长大成人。
2
坚持
想方设法帮智障养女开发智力
两年多过去了,村里同龄的孩子大都已经开口说话,而小春莉却始终没有,王学兰以为是家里的条件差,孩子的营养跟不上,发育迟缓所致。直到小春莉5岁时,两口子才从女儿有些呆痴的表情中逐渐缓过神来。“春莉快6岁时才开始蹒跚学步,不管你怎么引导,她的表情始终跟不上你的节奏。”王学兰说。从那时起,他俩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四处求医问药。在想方设法凑足了费用之后,他们把孩子带到了兰州的一家脑瘫医院诊治,得出的结论是先天性脑障碍。这如同晴天霹雳一般,让王学兰两口子不知所措。即使这样,王学兰依然没有放弃养育小春莉的念头,一家人不厌其烦地想办法帮助孩子开发智力。
3
说法
“换了别人家,春莉可能早就没了”
小春莉9岁那年,王学兰把她送到幼儿园,由她和丈夫轮流陪读,但残酷的是,小春莉因为无法和别人沟通而最终辍学。19岁那年,春莉因为智力低下不知饥饱,得了严重的胃病,连续26天无休止地呕吐,生命岌岌可危。王学兰夫妇赶紧将春莉送进医院,前前后后守护十几天,硬是将做了胃切除的女儿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如今,冉春莉已经31岁,但智力却不及一岁的幼童,生活不能自理,甚至连一句“爸妈”都喊不出口。但王学兰依然每天伺候女儿穿衣、洗脸,端饭、端菜。有时候春莉下午6点多才起床,家里人吃晚饭,她才吃早饭。担心她饿了,王学兰到了晚上9点多还要操心着给女儿吃一顿夜宵才能安心地睡觉。来串门的村民吴师傅说:“换了别人家,春莉可能早就没了。”
67岁的王学兰虽然是3个儿子的母亲和5个孙子的奶奶,但她依然将春莉当做手心里的宝疼着、爱着。“这么多年,我早已把她当成自己的亲女儿。只要我在,就不会让她饿着、冻着,就要照顾她一分钟、一秒钟。”看着痴傻的春莉,王学兰的脸上荡漾着深情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