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牧草产业驶入快车道 创新发展仍存诸多挑战

09.10.2015  18:56

    新华网甘肃频道兰州9月28日电(记者 梁军)草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新时期大力发展牧草产业,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现代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近日,全国第一届青贮及牧草保存学术交流暨产业发展研讨会在甘肃召开。专家们表示,我国牧草产业起步晚、发展快,但仍面临良种繁育体系尚未健全、草生产标准化程度低以及草畜一体化程度不高等诸多挑战。为适应我国草食家畜业和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亟待突破牧草产业发展的各种瓶颈,源源不断地推出新技术、新产品,增强自身产业核心竞争力。

    我国牧草产业已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牧草属于作物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发达国家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以美国为例,在20世纪50年代就将紫花苜蓿列入战略物资名录。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牧草产业才逐渐兴起。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以草原畜牧业、草种业、草业机械、草产品生产及加工业、草产品贸易等为主干的我国草产业生产体系初步形成。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主要的牧草产业带:羊草生产区、苜蓿产业带、禾草种子生产点和南方饲草生产区。据《中国草业统计》等相关数据整理统计,2012年我国人工种草面积达2.58亿亩,商品草种植面积1745万亩,生产商品草近800万吨,进入市场销售的为455.6万吨,约占商品草总量的57%。

    “我国牧草产业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发展速度很快,就以牧草产量来说,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正在迎头赶上。”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郭旭生说。

    同时,随着人工草地建设和牧草新品种选育工作的发展,我国的牧草种子生产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牧草种子产业化生产趋势逐步形成。综合国内牧草种子生产产值和进口种子贸易额,每年国内牧草种业的产值可达30亿元左右。

    从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来看,近五年在农业部注册的进口添加剂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目前已达25种,占饲草添加剂种类的80%左右,占国内饲草添加剂市场的95%以上。

    此外,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生产牧草机械,通过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填补了一些国内产品的空白,使得产品品种不断扩大,到20世纪80年代已形成一定生产规模。

    近几年,牧草产业日益受到国家政府的关注重视。2015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指出,鼓励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积极发展草食畜牧业。

    专家们表示,在未来一段时间,由于我国奶业迅速发展等原因,市场对优质牧草的需求巨大。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指出,2020年我国牛羊养殖量将达99664万头(只),全国人均牛肉、羊肉消费量为5.49千克和3.46千克。而根据此规划,牧草的需求量达120883万吨,扣除因品种选育而单产提高的幅度,估计育种贡献20%,则2020年需求牧草达到96706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