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报告大厅摘要:在体制机制方面,我国已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有力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然而,体制机制方面仍存在越位、缺位等问题,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仍需要加快创新体制机制。
我国新能源汽车任重而道远,产业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尚未完全掌握核心技术,如动力电池隔膜、驱动电机的关键部件和先进的制造装备还依赖于进口,汽车节能核心技术也未完全掌握,尤其是在私人领域差距还很大;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日益突出;政策法规体系有待完善,充电等设施建设还没有统一的统筹规划,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体系还未建立。
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了解,虽然免征购置税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是个重要利好,但决定新能源汽车能否走进寻常百姓家庭的因素还有很多。技术开发、充电设施的建设、相关行业标准的及时出台,以及产业布局的合理引导等,都是事关新能源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提高市场对新能源车的消费热情。但要进一步打开新能源汽车私人市场的发展空间,则必须尽快完善各项配套设施,让消费者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这才是新能源汽车进入千家万户的必备前提。
预计未来行情催化剂来源于五个方面:一是市场近期传闻设立千亿元基金投入新能源汽车产业;二是削减公交客车燃油补贴以鼓励新能源公交;三是地方政府补贴政策落地;四是新能源乘用车独立生产资质发放;五是新车型陆续投放以及购置税减免后销售放量。
为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更好地向市场拉动转变,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有关方面围绕市场需求,特别是私人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创新,并进一步理顺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由于公共领域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数量相对较少,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更需要新能源乘用车的大规模推广和使用。不同于新能源汽车在公共领域的推广应用,新能源乘用车的推广应用需要聚焦私人消费者。由于私人消费者群体规模庞大、种类繁多,对新能源乘用车的需求也较为复杂。只有新能源乘用车的性能提高了,用起来方便了,买车用车的开支降下来了,才会有越来越多的私人消费者选择新能源乘用车。为了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汽车企业有必要根据私人消费者收入水平和出行需求等方面的不同特征,确定不同的细分市场。
在研发和生产环节,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要注重围绕不同的细分市场,把握新能源乘用车推广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面临的技术瓶颈,进行针对性的技术创新。在购买、使用和维护环节,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企业需要联合金融机构、社区物业等市场主体,积极构建和完善新的商业模式,提高私人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的便利性,提高他们对新能源乘用车的接受程度。
在体制机制方面,我国已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有力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然而,体制机制方面仍存在越位、缺位等问题,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仍需要加快创新体制机制。一方面要加快改革汽车准入管理制度等阻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另一方面,要努力构建动力电池管理制度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所需的新体制机制。
从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现状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了解今年前9个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在新能源汽车总产量中的比例已提高至68.6%,远高于2013年年底45.6%的比例。这表明,私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潜在需求加快释放,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动力开始由政府在公共领域的推动作用,向私人领域的市场拉动作用转变。
对于新兴产业而言,由于新技术研发风险较大、新产品不具备市场基础等原因,其发展往往面临技术与市场的不确定性。新能源汽车产业也不例外,其技术和市场在产业发展初期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了降低这种不确定性,我国采取了设立新能源汽车研发支持重大专项、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程、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等方式,不仅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体系,而且实现了新能源汽车在公共领域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为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更好地向市场拉动转变,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有关方面围绕市场需求特别是私人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创新,并进一步理顺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