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热议“十三五”时期我国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

10.03.2016  18:48

现在很多国家非常欢迎我们中国人去旅游,为什么?”3月6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浙江省代表团第一小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现场,当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抛出这个问题,一下子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我又想起去年热议的马桶盖话题了。”听完宗庆后及其他代表的热烈讨论之后,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金财此语一出,现场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体现了对标准质量建设的高度重视。”王金财说,建议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把质量、标准、品牌的创新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时如此说道。而在国务院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更是拿出了一章的内容,专门部署如何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对高品质商品的需求更加旺盛,有效供给难以满足高端需求的问题日益突出,近些年来中国游客出国抢购国外品牌商品的现象正是这一矛盾的集中体现。我建议推进质量品牌建设、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宗庆后说。

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今年两会上,包括宗庆后在内的许多人大代表都提出了建设质量强国及其相关的议案建议,使其成为两会上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也说明建设质量强国正成为社会多方的共识。

代表们纷纷表示,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进出口贸易国,GDP增速列世界大国之首,这离不开质量的重要支撑。但毋庸讳言,中国还不是世界制造业强国。提高质量,已经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主攻方向。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将会成为我国“十三五”时期的重要战略部署和重大任务目标。

夯实国家质量基础

我曾经专门调查过,国人在日本抢购的马桶盖,其生产企业确实在杭州,他们的总经理、车间工人是中国人,原材料也是中国产的,甚至生产设备也大部分是中国制造的,但生产标准却是日本的。”王金财认为,品牌和标准的缺失,是目前中国制造的短板所在。

标准是全球通用的质量语言和市场竞争“武器”,也是一个国家的质量技术基础(以下简称NQI)之一。NQI是国际通行的提法,它是由标准、计量、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等共同构成。近年来,联合国贸发组织、工发组织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世界银行都对此理论进行阐述和重点关注。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俄罗斯、韩国等国,也都在制定国家发展战略中突出强调重点建设标准、计量等国家质量技术基础,“标准化和参考架构”是德国“工业4.0”战略的8项计划之首。可以说,NQI已经成为国际竞争中的核心要素和战略资源,谁占领了制高点,谁就在未来竞争中获得先发优势和话语权。

质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法律、政策、科技、管理综合施策,也需要针对当前制约质量提升的关键矛盾和瓶颈问题,集中力量加以重点解决。其中在政策方面需要着力加强NQI建设。”曾担任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TC(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席的全国人大代表、开普电器检测研究院院长李亚萍表示,国家以及各地发展改革部门应开展专题调研,设立专项支持NQI建设,持续投入,尽快把NQI短板补齐,为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NQI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巨大,我们的国际互认校准测量能力(CMC)只有美国的一半,我国主导制定国际标准仅占国际标准总量的0.7%,检验检测行业高端检测仪器设备90%依靠进口。我国NQI能力较低间接导致我国出口商品已连续多年占据欧盟、美国通报召回问题数量的首位,仅2014年就有36.1%的出口企业因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直接损失755.2亿美元,占同期出口额的3.2%。“我国应该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实验室和质检中心,突破一批高精尖检验检测技术和仪器装备,面向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开展‘NQI+’服务示范工程,加强‘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技术链条化设计、一体化实施和集成化应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江南控股集团总工程师黄作兴说。

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凤英建议,将标准、计量、合格评定(包括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技术基础纳入国家战略,加强质量技术基础能力建设。开展NQI的整体研究,提高质量技术基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增强产业技术创新的服务能力,推进产业质量技术“走出去”的国际化进程,以支撑工业强基、制造强国。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作为制造业大国,在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量居世界第一。然而,成绩背后却是无法回避的尴尬:在世界品牌百强中,中国只有华为、联想两个品牌入围。“中国制造企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提升产品技术创新能力、工业能力、企业全球品牌和渠道能力、互联网应用和服务能力等4项核心能力。”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李东生说。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海尔集团轮值总裁周云杰也表示,在总理今年和去年的报告中,都提到中国制造业一定要走向国际市场,而且要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特别是要从制造大国向品牌强国迈进。如果没有品牌,仅仅是产品制造出口的话,将来中国的品牌永远没有未来,所以中国走出去首先一定要有品牌,做品牌的前提是要有可靠的产品质量体系与管理体系。

据统计,近4年我国居民境外消费年均增长25%以上,2015年中国游客在境外消费达到1.2万亿元人民币,2015年中国消费者全球奢侈品消费达到1168亿美元,全年中国人买走全球46%的奢侈品。品牌发展不足很大程度上催生了我国产品市场的怪圈,即企业供给与消费者需求之间形成了“品牌质量差→低质低价形象→中高端需求转移→供给质量提升动力不足→品牌质量差”的非良性循环。“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培育、发展品牌核心竞争力,是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重要突破口,也是引导境外消费回流、提振国内消费信心的关键所在,更是培育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抓手。我国要创新品牌发展的培育手段,建立政府指导下的市场化、社会化品牌建设服务体系,推进品牌发展与质量技术基础(NQI)等科技专项结合,巩固品牌发展的质量基础,运用认证认可这一世界语言,加强品牌产品认证,赢得市场信任,提升国际互信互认和互联互通水平。”全国人大代表、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万隆说道。

全国人大代表、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葛俊杰则通过调研发现,我国企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着企业品牌经营能力不强,品牌保护意识薄弱,品牌资源优势未充分发挥;国家和政府对企业品牌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企业评价机制制约了企业对品牌建设的长期投入等问题。为此,他建议,将加强中国品牌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全面推进品牌建设;切实转变品牌理念,营造有利于品牌建设的生态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构建有力保障品牌安全的法治环境;研究出台品牌建设配套政策,增强企业品牌建设动力;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推广,倡导品牌生产消费的良好氛围。

不仅企业界的代表关心质量品牌建设,来自政府的代表同样十分关注品牌建设。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县长蓝伶俐也建议,从顶层设计上加强品牌发展的统筹谋划,建立协调推进机制,使品牌发展战略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营造品牌发展的良好环境,制定品牌培育和提升计划,实施“中国精品”培育工程,推动打造一批国家品牌、国际品牌。提升中国品牌的文化内涵,大力弘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供给侧改革中树立以精立业、以质取胜的社会价值取向,引导各行各业把心思花在做产品上、花在做品质上、花在做品牌上,为中国品牌“走出去”积累口碑、树立形象。

质量强、则国强;质量兴、则国兴。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重视质量发展是其发达强盛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或一定时期时,这些国家政府就适时推出了“质量革命”“质量振兴”“质量救国”等政策措施。“我国应该将建设质量强国纳入国家战略,坚持‘质量为先’,建议设立质量强国建设专项基金,实现‘十三五’时期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的目标和梦想。”王凤英说。《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