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一个健康而纯净的新闻界

12.12.2014  16:56

  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媒体和媒体人都应该对真相、伦理和法律有最基本的敬畏。珍惜手中掌握的话语权,立足传媒公信力,当好社会公器,守得住底线,经得起诱惑。

  作者:胡晓娟

   胡晓娟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博士

  一年一度的“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日前正式宣布停办,一时间舆论哗然,纷纷猜测其中的猫腻。

  无论是经济频道相关人士“因搬家新址来不及筹办”的解释,还是业内人士“因财经频道总监郭振玺被抓”的猜测,都只是事实层面的原因探究,孰是孰非,笔者并不想做简单评价,而其反应出的深层次问题则更值得关注。

  2014年,中国新闻界似乎进入多事之秋,新闻失范现象频发,媒体公信力一度遭到打击。

  面临社会转型和改革攻坚期,媒体人也受到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受贿、造假,一些职业操守降低的负面现象屡禁不止。关于这一点,每年评出的“十大假新闻”可见一斑。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央电视台至少有10人被带走调查,其中8名来自财经频道。陈永洲案,21世纪经济报道事件更是雪上加霜,在新闻伦理层面拷问着媒体自律与媒体人素养。虽然,我们不能以个案抹杀全体,但是管中窥豹,也足以引起传媒业的重视。

  由此,媒体自律是现实的迫切要求,是改善新闻伦理问题的关键所在。媒体与媒体人应当寻求拐点中的契机,创造一个健康而纯净的新闻界。

  媒体自律,是保证新闻真实,维护传媒公信力的需要。

  新闻真实不仅是新闻伦理与法规的原则要求,更关系到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以及新闻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新闻真实,永远是新闻的生命,尤其是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真实的信息总能在第一时间减少受众恐慌,避免谣言的产生和传播,维护社会稳定。最大限度地接近新闻真实、报道新闻真实以及永远捍卫新闻真实是媒体和媒体人必须长期坚持的职业精神,就像马克思所说的,“不论报道的目的如何正当,手段也必须合理合法”。

  媒体自律,是发挥好舆论监督职责的保障。

  媒体在保障人民享有和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耳目、喉舌、社会守望者、第四种权力……新闻被赋予了多种标签,“影响巨大是新闻职业特有的劳动效果;责任重大是新闻职业的压力与光荣。

  记者向来有“无冕之王”之称,某种程度上记者是社会正义的守望者。新闻媒体应成为和谐社会的“瞭望塔”,承担着反映民意、舆论引导和监督的责任。舆论监督,是社会健康运转的关键,也是媒体和媒体人崇高的使命。“妙手著文章”的同时,不要忘了“铁肩担道义才”是根本。

  媒体自律与媒体人素养提升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媒体人素养,一方面是新闻伦理与法规层面强调的职业道德,这不仅是个人操守问题,更是一种行业自律,关系到整个新闻业的形象。媒体人的自律,需要依靠更加细化和可操作性的职业操守准则,杜绝有偿新闻、封口费、假新闻等一切新闻失范现象的发生。

  另一方面则是基本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如果说主观故意是“明知不可而为之”,那么因为不懂而闹出笑话和错误的情况,则表明媒体人素养是其职业道德保鲜的前提。

  作为社会的“瞭望哨”和“守望者”,至少与公民和其他社会职业相比,媒体人的政治素养、科学素养、法律素养都应该是过硬的,还应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综合素养,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担得起无冕之王的头衔。尤其是面临新媒体环境,“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对媒体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竞争主要集中在对信息解释权的争夺,而非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对新闻源的竞争。

  诚然,新闻伦理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来自政府的配合,社会的监督,公众的参与。但是媒体自律以及媒体人素养依旧是关键一环,来自传播主体的努力不能忽视。

  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媒体和媒体人都应该对真相、伦理和法律有最基本的敬畏。珍惜手中掌握的话语权,立足传媒公信力,当好社会公器,守得住底线,经得起诱惑。

  我们需要一个健康而纯净的新闻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15_117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