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成立“西瓜办”不如让办事机构“马上办”
30日,一个经过认证的官微@西瓜办引来网友围观,根据认证资料,这是郑州西瓜办的官方微博。据了解,郑州早在2006年就成立了西瓜办,此前该市还成立过馒头办。
首先,我们丝毫也不怀疑郑州政府设立“西瓜办”的美好初衷——协调郑州附近农村西瓜进城,为瓜农提供产后服务。问题是,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不仅是西瓜,均需要地方政府及涉农部门做好产后服务,需要采取过硬的措施,而不是设立一个相对应的机构,更不是悬挂一个形同摆设的牌子。
按郑州的做法,瓜农生产西瓜,就要设立一个“西瓜办”,商家加工馒头,就设立一个“馒头办”,那么如此类推,生产茄子,就该设立一个“茄子办”;生产甘蔗,还该设立一个“甘蔗办”;加工食品,更该设立一个“食品办”……也就是说,有多少农产品或工业产品,政府就该设立多少“xx办”。这样一来,政府机构多如牛毛,群众到政府办事,首先看到的是挂满墙头、令人眼花缭乱的机构牌子,如同走进了“迷宫”。
在全国上下都在精简机构、裁减冗员的当下,显然,这与机构改革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据报道称,“西瓜办”是一个临时机构,工作人员是从相关政府部门抽调来的兼职人员,也就是说,这些人员都有自己的“主业”,而“为瓜农提供产后服务,”仅是他们的“副业”。问题是,由于临时机构太多,有的工作人员可能会在数个临时机构“兼职”。其结果可能是,因分身乏术、力不从心,不仅“副业”做不好,甚至连“主业”也因此荒废了。
还有,既然这个办公室是一个临时机构,就有可能找几个“临时工”来“办公”,让“临时工”去抓“为瓜农提供产后服务”等工作,其效果如何就可想而知了。当然,“临时工”也有他们的“可贵”之处,万一“西瓜办”发生了不作为、乱作为、甚至乱收费之类尴尬事,政府就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将责任全部推给那些可爱的“临时工”们。想必,这也是“西瓜办”给当地政府的一大贡献吧?更何况,还得避免“西瓜办”成为“收费办”。
然而,设立“西瓜办”,除了体现出当地政府对西瓜产业的重视之外,也反衬出当地在该项工作上还存在欠缺,西瓜等农产品滞销现象比较严重,以至于不得不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去“重点抓”。殊不知,地方政府是否提高了行政效能,看的是整体效益,需要所有办事机构、所有工作人员共同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仅凭一个临时机构去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也就是,只有让每个办事机构都“马上办”,才能够把事情办快、办实、办好,才能够让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