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毕业生啃老所折射的社会隐忧
进入金秋,新入职的大学生陆续拿到了第一份薪水。日前,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今年新就业大学生的平均月薪只有2400元左右,呈逐年下降走势,四成的大学毕业生还在啃老。(9月5日《人民日报》)
说起啃老的年轻人,社会常常不齿地冠之以啃老族之名,通常理解也是认为年轻人不自立,无法自力更生。此前社会舆论就对啃老族就没有多少好感,甚至将啃老与从小娇生惯养,长大又不学无术、行尸走肉般的生活状态相联系。眼下又爆出毕业生四成在啃老的新闻,引来舆论一阵唏嘘,竟然有这么多啃老族。
为何啃老呢?就应届的大学毕业生而言,一则是至今还没有找到工作,只能靠家中父母养着。众所周知,我国就业市场已经进入了“买方”市场,大学毕业生本就供大于求,没工作干,好像也不能全怪毕业生,毕竟除了个人就业观念、素质水平的问题外,还有宏观人才结构等方面的客观问题存在。
据智联招聘曾发布的就业调查,仅有两成多的大学毕业生找到了与本专业对口或者比较对口的工作,而高达5成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则是“另起炉灶”找工作。正如有学者所分析的那样,虽然大学专业无法完全决定未来的就业走向,但如此之高的“就业完全不对口”率足可以说明大学整体上没有按照市场需要进行专业设置和必要的调整。
人们常常说教育市场化,包括各大高校的学费涨价潮也从去年开始升温的一大缘由也被普遍认为是市场价格调节的需要。缘何专业设置就没有办法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控呢?教育部连年发布红牌就业警告专业名单,名单连年大同小异,冗余出的人才存量如何消化?不着急就业的,挑不到合适的,难保不回家啃老。
选择啃老,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毕业生的工作薪水不够过日子,这也是上述新闻的写作者想要传递给我们的信息。长期以来,大学毕业生的低薪水是个突出的问题。其实,薪水的高低也是相对花销而言,但一则大学生刚毕业,立足社会未稳,租房、甚至马上要面临的结婚买房的经济压力又比较沉重,花销不可能少;二则,由于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跟实践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在很多工作的初期可以产生的效益非常有限,也就无法指望用人单位开出高薪来雇。
对于这部分的啃老族来说,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工作经验的丰富,啃老程度会逐渐减轻。其实,暂时靠家中接济,可以熬得过去的啃老族还是幸运的。试问,面对如此之大的生活经济压力,那些靠自己力量一时无法在社会立足,家中又没得啃的年轻人要怎么办呢?
文/林旻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