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我省民生科技计划实施纪实

01.03.2016  11:39

  在兰州,随着餐厨废弃物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关键集成技术的成功应用,现已实现日处理餐厨垃圾200吨,年生产生物柴油4380吨,发电1500万千瓦时,有机肥料4200吨;

  在张掖,农村可燃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及炕暖气专利技术已精准推广2000余户,使用炕暖气的农户户均年节约用煤2吨,降低取暖费用1600元,室温比传统方式提高5%-8℃;

  在临夏,通过重点中药材无公害标准化种植技术的集成应用,无公害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以上,产量增加20%,年实现产值3亿元,种植区受益群众7.2万人,人均增收280元;

  ……

  这些正在全省各地“发光发热”的实用科学技术,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民生科技计划。

  自2012年我省入选国家首批科技惠民计划试点以来,全省共整合资金1亿元,在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组织实施“一县一项目一产业”科技惠民示范工程项目,在基层示范应用了一批综合集成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有效带动了贫困地区农民致富和财政增收,民生科技计划已经成为我省精准扶贫的有力支撑。

一场席卷陇原的“科技风暴”

  2012年,科技部、财政部共同启动了国家科技惠民计划,我省进入国家首批科技惠民计划试点省行列。当年,“武威市恶性肿瘤高发区防控模式示范项目”与“兰州市城关区数字化社会管理与服务平台示范项目”获得国家科技惠民计划支持。

  随之,我省也启动实施甘肃省民生科技计划,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实施意见》,省级财政建立民生科技计划专项,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方式,率先在天水、兰州、定西、临夏、酒泉、武威、陇南等7个市(州)开展省级民生科技试点。此后,省科技厅又编制了《甘肃省民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明确我省民生科技的基本定位是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的集成示范和推广应用,在民生重点领域推广应用一批先进实用新技术、新产品,建立一批民生科技综合试验示范基地,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培育发展一批民生科技新兴产业。

  2013年,民生科技计划覆盖面继续扩大,同时,“定西市道地中药材产业化推广及惠民示范工程”“民勤风沙危害防治与生态产业培育科技富民应用示范”“敦煌市洪水资源利用和生态农业综合技术示范推广”3个项目获得国家2013年度科技惠民计划的支持,项目规格和实施水平进一步提升。

  4年来,围绕村民出行、人畜饮水、人居环境治理,民生科技计划设立科技助推惠民示范基地,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条件。每年扶持20个左右的贫困县区,累计研发推广应用技术344项、建立示范基地303个,发展特色产业128个;引入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每年扶持20个以上具有较强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每年培训2万多人次,并大规模派出科技特派员,先后为46万多户农户提供服务。

  如今,科技惠民项目已在全省遍地开花,一场推广技术数量最多,技术示范范围最广、覆盖最全,民众知晓率最高的“科技风暴”正在席卷陇原大地。

民生科技惠及千家万户

  甘肃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贫困往往与自然灾害相生相伴。如何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就成为民生科技计划面临的最大课题。

  2015年底,为期两年的敦煌市洪水资源利用和生态农业综合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全面完成。项目通过清洪分离保护水源工程、13条梳流河道保安全工程、渗滤净化水害变水利工程等工程,形成了以“害”治“害”的生态治理新模式,敦煌市阳关镇每年面临的雨季洪水威胁得到缓解,阳关镇5个行政村2万亩农田得到保护,使敦煌雨洪水净化后用于农田灌溉及渔业养殖用水4000万立方米,实现洪水净化率从5%提高到27.6%。项目同时建成高寒冷水虹鳟鱼养殖基地56亩,葡萄特色生产基地120亩,仅此一项,就使当地农民人均年收入提高了1800元。

  而这只是众多生态环境项目中的一个成功案例。综观全部项目,生态环境类占到近一半。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积极推进了河西内陆河、中部沿黄、南部秦巴山、陇东陇中黄土高原等区域生态屏障区建设,促使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高地区生态承载力。同时按照“修复治理+利用示范”的模式,在武威、民勤等地开展沿沙荒漠区甘草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黏土基综合固沙技术应用、农业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研究与应用,既引领了地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又培育发展了特色优势生态产业,可谓一举多得。

  在聚焦生态环境的同时,民生健康成为民生科技计划聚焦的又一个焦点。通过民生健康类项目的实施有效提升了项目区高发和常见疾病的防诊治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项目受益人群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2015年底,由兰大一院等10家单位共同完成的“武威市恶性肿瘤高发区防控模式示范项目”通过了国家验收。项目以武威市胃癌高发为切入点,构建了五级肿瘤防控体系,受益者达181万人。通过项目的实施,当地群众胃癌防控知识知晓率由实施前的27.41%提高到81.36%。同时,在项目地区推广先进的胃癌早期诊断治疗技术及腹腔镜技术,示范开展了300例微创手术,建立了2万例胃癌高危人群队列、4个示范基地,培养了18支专业技术团队、44名业务骨干,确诊胃癌患者293例。更可贵的是,通过项目的实施,我省初步开展了胃癌高发区危险因素的研究,为探究高发区胃癌病因奠定了基础,同时提高了整体防控能力和水平,建成了恶性肿瘤防控长效机制,降低了人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潜在风险。

  而在定西、陇南、临夏等地实施的健康领域的甘肃特色中药材种植及生加工关键技术应用与推广民生项目,进一步强化我省陇药产业及中药现代化基地建设,促进地方富民产业发展。

  此外,通过公共安全及城市管理领域民生科技项目的实施,项目区的食品安全监管、防灾减灾及智慧化城市社会管理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惠民效果看得见也听得到。

  据最新项目评估报告显示,2012至2014年三年项目共增加就业岗位16742个,惠民人数达1300余万人,获得经济效益近11亿元。

创新创业“大舞台”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民生科技项目更多的是服务于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所以很难进行创新。而事实上,在民生科技计划实施过程中,很多项目从内容到组织管理形式再到推广模式等各个环节都闪烁着创新的“光芒”。

  2013年实施的“新型无人机在自然灾害防治中的应用与示范”项目,一改过去甘肃省内遥感数据采集的传统方式,改变了数据来源单一,成本较高的现状,通过无人机及时采集到准确的数字数据,结合先进的数据分析系统,形成了完整的自然灾害预警和监测体系。这一项目所开发出的新产品,代表了国内无人直升机领域的发展方向,不但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而且具有较高的成果转化显示度,成长前景广阔。

  在内容创新的同时,部分项目还实现了从理论、技术到应用的全套创新。2014年开展的“一次性使用无菌配药技术产业化推广项目”,提出直接转移法替代间接载体(如注射器)配药法方法及原理,实现了理论创新;再将上述方法和理论研究建立的特殊通道和蠕动装置经不断完善和优化转化成医疗器械——新型配药器,实现了技术创新;最后将替代传统配药方法和产品,广泛推广应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又实现了应用创新。

  项目实施的好不好,除了要有好技术,更需要好的管理模式。2012年实施的“定西市道地中药材产业化推广及惠民示范工程”就因为创新执行理念而取得了成功。项目提出使药材种植户实现“八个一”的创新理念,即家家户户一本书、配方施肥一张纸、种植全程一规程、每家一个明白人、户均一亩示范田、质量安全一报告、掌握一门实用技术、理清一个增收思路的“八个一”目标。这“八个一”的实现在大大提升农户中药材种植水平的基础上,全面提高了陇西县中药材产量和质量,有效增加了农户收入。更具意义的是为同类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管理模式。

  可以说,经过四年的发展,民生科技计划已然成为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大舞台,有力推进了各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为全省创新驱动战略注入了新的活力。(记者秦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