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引领新发展)降成本 补短板 甘肃交通供给侧改革增速换档

25.08.2016  06:03

我省交通运输部门在供给侧改革中,瞄准“降成本”、“补短板”两大任务,精准发力,通过扩大有效高端供给,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在供给侧改革大潮中,“铁老大”开始放下身段,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在大宗货物运输需求下滑的形势下,兰州铁路局正在通过新一轮货运改革,抢回零担货物运输市场的“蛋糕”。

以往,我省铁路货运都是以运输煤矿、石油等大宗货物为主,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这部分市场受到压缩。因此,铁路货运调整结构,通过开行“河西号”等零散快运,建立起与社会物流企业间的合作,释放零担货物运输新动能。

今年1至7月,兰州货运中心兰州东货场零散发送量113192吨,是去年全面的1.34倍,其中河西号发送94425吨,占该货场零散发送量的83.4%。此外,兰州铁路局成立全国第一家“铁路物流指挥部”,集合资源,用“私人定制”的方式为企业提供高端供给。今年5、6月份,该局成功拉回了一直下降的铁路货运量,迎来两年以来的首次同比上涨。

全面打通铁路、公路、航空运输方式的相互衔接障碍,是供给侧改革“降成本”中,降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的又一个重要依托。投资额200亿元的我省首个落地实施的机场PPP项目——张掖通航机场,自今年4月份开工建设以来,已完成工程进度的95%以上,将于近日正式通航,有效推进公铁航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的衔接。

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是交通部门供给侧改革的集中体现。目前甘肃省尚有2868个建制村不通沥青水泥路,更是这块短板中的“硬骨头”。对此,我省推进“6873”交通突破行动, “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投入411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89万公里,使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82%。农村公路打通了产业路,农户和企业反映突出的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目前,兰州、嘉峪关、敦煌三大国际空港和兰州、天水、武威三大国际际港加快建设,“天马号”、“兰州号”、“嘉峪关号”国际货运班列以及16条国际航线常态化运行——提质增效的一系列改革举措,甘肃省交通运输总体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甘肃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