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成县:丈夫意外受伤陷绝境 娇妻用爱撑起一个家
原标题:成县:丈夫意外受伤陷绝境娇妻用爱撑起一个家
中国甘肃网9月24日讯 据《新农村报道》报道 (记者 武文宣 通讯员 陈东平) 丈夫受伤已失去劳动能力,她独自苦苦支撑一个家,并卖光家产为丈夫治病;如今,她只身带丈夫四处求医,但高额的医药费和手术费却难坏了她。昨天她致电本报,希望得到好心人的帮助。
图为赵翠红悉心照料卧病在床的丈夫张应东。
飞来横祸幸福之家生活陷困境
近日,带丈夫在成县中医院为丈夫看病的女子赵翠红,面对病房里的丈夫终日以泪洗面,为节省开支她每餐只能省吃俭用,夜里就睡在医院病房的躺椅上。
9月12日中午,记者在成县中医院见到了家住成县店村镇尹寨村的村民赵翠红。赵翠红告诉记者,她今年35岁,2003年,她经人介绍与丈夫张应东喜结连理,不久后就生育了两个可爱的儿子。当时,她和丈夫都在外打工,一家三口过着幸福的生活。
赵翠红的老公张应东今年40岁。前些年,她和老公用积蓄和借款在村上办起了一个小木器加工厂。虽然创业艰难,但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就在她们家的木器厂还未还清外债,继续扩大经营时却遭遇了飞来横祸。
2015年5月,他老公张应东在一次砍树过程中不幸被大树砸伤了头部,伤及内颅。他们多方求医救治,总算保住了性命。这对于早已赤贫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不能眼睁睁看着丈夫就这么痛苦地活下去,于是她开始变卖牲畜、出租田地四处筹钱为丈夫治病。
丈夫受伤后失去劳动能力,家庭完全靠她一人苦苦支撑,一边要为丈夫求医保命,一边还要抚养未成年的子女,家里的牲畜、粮食都卖光了,依然债台高筑。
“前期看病已经花掉了23万,我连卖血救夫的想法都有了。最近我老公头部又先后多次感染,意识时好时坏,每天必须要有人服侍,我们家的木器厂也因无人打理濒临停工。”说到伤心处,赵翠红泣不成声。
四处求医变卖家产为丈夫治病
半年下来跑遍了陇南、天水、西安、兰州的大小医院,可是丈夫病情依旧不见好转。现在,11岁的大儿子正在读初二。3岁半的小儿子在娘家寄养,看着两个年龄幼小的孩子和年迈的公公,她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
赵翠红告诉记者,今年6月他老公在兰州军区总医院做了头部开颅手术。术后,每天需1000多元的医药费用,为了节约开支,她们决定回家休养。就在回家后不久,由于天气炎热加之术后头部未完全康复,造成头部内颅感染,当她们再次去兰州军区总医院检查时,大夫说必须得进行二次手术,在进行二次手术之前需要长时间的化疗,这让她们一家不知如何是好。
在病房里,面对植物人一样的丈夫,赵翠红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恨不得自己来替他受罪”。可是,在当地医院却找不到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勉强用药物来稳定病情。医生告诉她,丈夫病情严重,需要手术治疗,光手术费用大概就需要10多万元。
高昂的手术费用对于这个赤贫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为了减少开支,她把老公已转倒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做化疗。化疗之后,再转兰州军区总医院进行二次手术,因前次巨额的手术费用和后期的治疗费,现在她们家中经济十分困难,实在是没有其他办法可想。目前,她只能把丈夫转到成县中医院做保守治疗。
娇妻坚强她用爱撑起了一个家
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因丈夫遭遇横祸被蒙上了一层阴影。面对困境,妻子并没有抛弃患病的丈夫,而是不离不弃,悉心照顾。
经过多家医院的治疗,赵翠红的丈夫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却留下肢体“瘫痪”的后遗症。作为家里的顶梁柱的丈夫张应东因此失去了工作能力。赵翠红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张应东的主治大夫姚主任向记者表示:“他好了也是植物人,活着就是奇迹,我们会尽力救治。”面对着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不能说话、长期“瘫痪”在床的丈夫,赵翠红下定决心:“为了孩子,为了有一个完整的家,只要丈夫有一口气在,我就不离不弃……”
现在,赵翠红为了照顾丈夫不再打理家里的农田。她在医院专心伺候着丈夫的生活起居,两个小时,翻一次身,……
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半年来,丈夫身上从未生过褥疮。她给丈夫熬鸡汤、鱼汤,自己却舍不得喝上一口。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丈夫终于有了好转,胃管撤了,可以喂一些流食,也有了思维,虽然不会说话,不会嚼食物,但这已经是奇迹了。
经过赵翠红的日夜照料,现在丈夫虽然还不能动,只能含糊不清的说话,但是可以和她简单沟通了,照顾起来也方便了许多。
现在,丈夫面临第二次手术的困境,赵翠红感到特别知足。为了有个完整的家,她用爱将丈夫从死亡边缘救了回来,她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当记者问到她:“是什么力量支撑你走过来的?”她说:“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为了孩子进门能喊一声‘爸’,我再苦再累也值了。”
含泪求助无钱手术求助好心人
面对巨额的二次手术费和前次的医疗债务,她曾想过给老公放弃治疗。可面对一个活生生的人,怎能轻易放弃呢?
她婆婆早年过世,公公又年迈体弱多病。面对巨额医疗费和后期治疗费用,赵翠红一家几乎每天以泪洗面。为了借钱给她老公做手术,她几乎跑遍了所有能想到的亲戚朋友,想尽了所有能想到的办法,但都无法凑齐给她老公的救命钱。
赵翠红告诉记者,在带丈夫求医过程中她遇到不少好心人,有人主动给她食物、衣被,还有人为她购买了病人需要的生活用品,“我会永远记住这些好心人的。”
前不久,赵翠红一家的困境被本报报道后,引起热心网友的关注。地方政府、慈善机构,好心人士已经为其捐助了17000多元。对于昂贵的手术费用来说,这点钱尽管只是杯水车薪,但让赵翠红一家眼前有了希望。
为节省费用,赵翠红每顿饭只能凑合一下。可是赵翠红仍旧心急如焚,为凑钱她已经别无他法了。目前,她唯一的希望就是通过媒体,求助于好心的社会人士,希望有人能够帮她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