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戈壁钢城”内外兼修促文明之花遍地盛开

05.07.2017  19:02

  中新网兰州7月4日电 (记者 崔琳)“坐落于中国西北戈壁上的甘肃嘉峪关,因酒钢(企业名称)设市,因雄关得名。昔日这里风沙蔽日,砾石遍地,要想种活一棵树,得从邻近市场购买土壤,铺设专用灌溉管道,依靠人工灌溉……这过程,比养个孩子都要难,别人付出三分力,我们就要五分甚至更多。”提及这座戈壁钢城,当地众多受访者如是介绍。

  “从1995年开始,嘉峪关连续22年开展‘义务植树年活动’。起初植树,由于这里风沙大,人们都是提着灯种树,看着这些树苗从三四厘米高长成了如今的大树,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老百姓自发杜绝不文明现象已悄然成风。”雄关环卫工郭金花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说,她于2008年成为一名城市保洁员,当时卫生环境不比现在,每天四五点就得起床,来来回回清洁马路,下班回到家脚都麻木了。

图为嘉峪关西部明珠气象塔内城市建设的足迹图。 崔琳 摄

  郭金花坦言,近年来,除了新增的清洁设备车辆外,居民也亲眼见证着家乡从不毛之地一点点变成了绿树、蓝天、碧湖交相辉映的现代化工业旅游城市,爱护环境的举动人人都有,遛狗的人少了,路面也没有垃圾了,他们的工作负担一下子变小了。

   戈壁钢城“外修颜值”引绿色“嬗变

  近日,中新网记者跟随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团队走进嘉峪关采访获悉,当地从1965年因企设市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再到已经获得的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系列“国字号”殊荣,无一不勾勒出它创城的足迹。

  嘉峪关市城市建设局党委书记王雄国介绍,2011年以来,嘉峪关市以讨赖河公园、明珠文化公园、南湖文化生态园等大型绿化项目为龙头,实施了大规模绿化建设,截至2016年年底,该市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15天,共新建绿地946.6公顷,人均水域面积达27平方米,形成了以庭院绿化为点、道路绿化为线、公园绿化为面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化格局。

   戈壁钢城“内增气质”促文明之花遍地盛开

  “在创建文明城市道路上的这二十多年来,历届领导班子的决心和信心始终没有变。特别是2015年和2016年,嘉峪关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地级提名资格城市中综合排名为第11位。2017年,可谓是离目标最近的一年。”嘉峪关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刘燕玲说,正因为如此,当地投入17.4亿元实施了教育惠民工程和医疗提升工程;75岁以上老人享受高龄补贴,60岁以上老人和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新建了39个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构建了15分钟便民服务圈,还于今年开展了全域全城无垃圾创建活动,整个城市的内在气质不断增强。

  刘燕玲表示,让生活在嘉峪关的老百姓人人受益,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才是嘉峪关创城的根本目标。同时,创城过程中,嘉峪关注重提升民众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知人晓”、“人信人守”工程,不断宣传“雄关好人”、“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典型事迹,通过潜移默化的宣传让文明之风入眼入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记者走访当地标准化社区便民中心看到,为了让居民少跑路、不跑冤枉路,每个便民中心均涵盖了统战服务、计生服务、就业服务、物业服务、残老服务、救助服务、查询代办等系列服务门类。与此同时,社区还发动党员志愿者开展四点半课堂等365志愿服务居民,反过来居民认领岗位服务社区,不但集中了社区内有关设施、人才、信息等优势,而且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共享、相互联动。

  “社区为我们打造了15分钟的便民服务集圈,提供的服务越来越优质,基本所有事都能在社区解决,我们对城市的归属感越来越强烈。”嘉峪关市镜铁区昌盛社区居民丁艳茹如是说。

  不仅如此,这些年乡村风貌也大有改观。走进嘉峪关市文殊镇团结村,一幢幢村居错落有序,村容整洁、村貌靓丽,公路两旁墙壁上和村文化广场报栏里贴着关于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当地先进人物、道德模范事迹等宣传画,呈现出乡风文明的浓厚氛围。

图为酒钢企业员工在车间规范操作流程,树立安全、文明的行业新风。 崔琳 摄

   酒钢工友:爱岗敬业也是文明的体现

  嘉峪关因企设市,酒钢人50多年栉风沐雨,薪火相传,凝聚形成了“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勇于献身、开拓前进”的“铁山精神”。企业工人李旭认为,爱岗敬业也是文明的体现,只有坚守职业道德,开发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规范服务流程,树立行业新风,才能激发企业竞争力,从而提升整个城市的经济实力,这无疑也是推进文明创建内涵质量的重点。

  “多年来,酒钢集团公司注重传递好人文化和好人效应,努力营造讲道德、学模范、做好人的社会氛围。”李旭坦言,目前各种服务守则、行为准则、规章制度、行业规范均融入到每位企业员工的生活中,例如:每到夜晚,虽然厂区没有人,每位夜班员工均能做到‘红灯停、绿灯行’守交规,员工素质的提升,无疑又能辐射带动众多家庭的素质。(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