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平凹
作者与贾平凹合影
静谧的夜空,星似乎很远,又似乎很近。远是因为他给人们留下了仰望的距离;近是因为他是人们心路的街灯,带着温馨,指引着人们前行的方向。人们爱星,人们追星。在星光灿烂的文体界,一些歌星、影星、球星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在无垠的天空中散发着熠熠生辉的光芒。年轻人正是在成长的懵懵懂懂之中,追逐着他们的美丽、他们的时尚、他们的那种毫不拘谨的生活方式。这也许正是他们青春旺盛能量的燃烧与释放,一种为之向上向美的心境。
人无论到何时,都依然向往星的明亮、星的温馨。当然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人们所追逐的目标有所不同。
贾平凹先生可谓文坛翘楚,他的作品脍炙人口,酷爱文学的人们无不为他富有浓烈生活气息的作品所倾倒。尽管过了追星的年龄,但听到了贾平凹的名字,一种退潮般的“追星”的感觉又卷土重来,在心中涌动。
可是在人们心中,又会升腾起这样一个感觉:他是那样的平常与平凡,一件藏蓝色的圆领毛衣,外罩一件蓝色的夹克,写满了质朴、谦和。同是他又是那样的安静,没有过多的言语,不张扬,不孤傲。
他之所以这样的恬静,有人说他是自卑与苦熬养成的。自卑其实只是一种感觉,他深深地埋藏在个人心底,不为外人所知。但苦熬却是大家都看得到的,说贾平凹苦熬那是一点也不为过的,他在家乡当农民苦熬;他来到西安上学、当编辑苦熬。有人会问当编辑怎么会苦熬,殊不知,当初他一名初出校门的大学生,而编辑部办公桌后坐的都是名高身重的大编辑,所以所有打水扫地、迎来送往的杂活全由他来干。而对于这些,韬光养晦的他又将其转化为力量,一种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力量。其实这种性格的养成有时甚至表现在他的作品里,在《四十岁说》中他这样写到:“爱情的故事里,写男人的自卑,对女人的神驭,乃至感应世界的繁杂意象,这合乎我的心境。”
对于书法,他更是无比热爱。当所有在场的人都期待着他一展身手的时候,他就像一部精彩的电视剧而删除了繁杂的广告和序幕,没有多余的客套,他径直走到桌案前,屏气凝神,挥毫泼墨,写下了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接着他又饱蘸着浓墨,写下了“海风山骨”四个大字。这不由使人想起叶圣陶评价弘一法师的字:“它蕴藉有味,就一个字看疏处不嫌其疏,密处不嫌其密。”
对于书法这一国粹,贾平凹更是除了文学以外而仿佛奔走在朝觐的路上一样虔诚。他用他那慢条斯理的陕西话说:“在写作、书法、绘画之间选择一样自己喜欢的还是有难度,艺术的各个门类是相通的,却又是独立的。只有在说不尽的时候来唱、唱不尽的时候来舞,而舞不尽的时候就选择写,写不尽的时候就只有用画来表现了。”
对于他的书法,有人评价说“古拙大气,底蕴深厚,自成一格”。也有人说贾平凹的字“简直连小学生写得都不如”、“实在是太对不起中华四五千年的汉字了”。古人说:“文以载道。”本身就阐释了这样一个道理:艺术的各门类是相通的。王羲之微醉后书成千古绝唱《兰亭序》而被列入了古代文学家的行列;鲁迅先生也以其文学的成就跻身为书法家。
当然,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辨证的,就像有黑就有白,有天就有地一样,这样才构成了世界的纷繁与美丽。也许这主要取决于个人所处的角度,就像站在不同的地点欣赏到的风景也不同。如同样是风,春风受到人们的欢迎;而秋风,却则使人产生了惆怅。但是不管怎样,任何人做任何事,只要不冲出道德的城、法律的郭,就完全没有必要在乎别人的说法,就完全可用一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来安慰自己极易受伤的心。
贾平凹一个大山里走出的作家,一个“在粗声大气的城市人面前,心理上处于劣势”的作家,大家能否以旷达的心境,守望的心态,为其搭建起一个宽敞的平台,能够使其更加“放肆、自在、爬高涉险”地奔走在文学的道路上,从而为大家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