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兰州11所全国“示范学校”感受其特色与魅力
原标题:校园体育,为孩子们注入精神能量
记者走进兰州11所全国“示范学校”感受其特色与魅力
兰州十中学生接力跑比赛
七里河小学学生在踢足球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教育部近日公示了首批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名单,我省99所学校入选,其中兰州城区内有11所学校。当全社会都在关注学生体质、关注校园体育的时候,这些学校以“体育工作达到优秀标准、成效突出、富有特色”而成为“示范学校”。记者走进入选首批“示范学校“的七里河小学、兰州十中、兰州一中等校园,看到了对体育不一样的解读和认识。
兰州十中初三五班的王小奇,自从初一加入学校的足球队之后,周一至周五,他每天早晨都会和队友一起训练,无论春夏秋冬。周末,他也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去踢球,有时在学校训练,有时参加各种比赛。初一时,他和同学们还去四川、青海参加足球夏令营。
尽管投入了不少时间在体育上,但王小奇的功课仍在班里名列前茅。面对明年的中考,他目标明确——考入兰大附中。他曾几次去那儿踢过球,感觉学校的氛围很好,也有自己很喜欢的足球俱乐部。
初一、初二的学生更喜欢每天的“大课间”活动。下午4时到5时,各班分区域在操场上进行活动,踢毽子、打沙包、跳绳、羽毛球、立定跳远、乒乓球等活动换着进行。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兰州十中政教处主任陈威说,体育是各项学习的根本,近十年来,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教师的体育工作,希望每个孩子在学习的同时,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而老师的观念养成也同样非常重要。和学生们一起打篮球、踢毽子、跳绳,老师的“身教”更有利于孩子们学习,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学生体质堪忧锻炼迫在眉睫
已有28年教龄的兰州十中体育老师张正刚说:“学生的体质现在两极分化非常严重,爱运动、体质好的孩子确实很好,但不爱动、体质差的孩子越来越多。尤其是胖小孩增多,越胖越不爱运动,越不爱运动体质越差,平常爱感冒、做运动容易受伤。”
兰州市七里河区七里河小学党支部书记张岚忧心地说:“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十几分钟时间竟然也会有学生晕倒。这主要是学生体质太差。”而造成孩子体质差的原因有很多。张岚分析说,一方面,父母不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许多家长认为“学习好就行,体育就是玩的”。另一方面,在目前的中考、高考压力下,孩子们的课余时间被各种辅导班、补习班占据,没有多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不仅是体育老师的工作”
为了提高孩子们的体质,在校园里营造体育锻炼的氛围,七里河小学每天用各种体育活动调动孩子们的兴趣,组建各种学生社团。天冷时,学生跳节奏感很强的《小苹果》、《江南style》、狐狸舞。天热时,分年级进行各种活动,单双脚跳、迎面接力、运球绕杆。
而每天下午2时30分至2时50分,是“暮醒”活动,学生坐在教室里闭着眼睛听音乐,调整身心。下午放学之后,就是学生社团的活跃时间了。学校有40多个学生社团,每个学生都参加,体育社团有近10个,包括桌球社、羽毛球社、乒乓球社、足球社等。
学校大大小小的体育活动结束后,学生们都要按照要求完成一篇作文。解决了学生写作文无米下炊的难题。张岚说,孩子们每天都是学校、家里,写作文的生活素材很少,学校的活动能锻炼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为写作文提供丰富素材。
七里河小学体育老师周韦华说,在学校里,体育不仅仅是体育老师一个人的工作,大课间上的“自编操”是由音乐老师选音乐、编动作,再由体育老师教给孩子们;每次体育比赛每个班的孩子们都要设计LOGO、口号,语文老师都会参与进来,之后又指导孩子们写作文、做手抄报;各种大课间活动、比赛,各科老师都会跟着一起参加,校长也经常一起和孩子们踢足球。
以体育塑造灵魂改变精神面貌
随着学校对体育工作的重视,老师、孩子对体育的观念也逐渐在改变。体育课不是自由活动,要借助各种器材进行科学的锻炼,周韦华说:“学校三年级以下每周4节体育课、三年级以上每周3节体育课,过去体育课不受重视,别的课经常占用,现在再也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了,从上到下都很重视。”
兰州一中的实习体育老师刘钰翔说,刚上体育课时,我带着大家做运动前先热身,有些同学不以为然,但渐渐地,同学们明白了体育锻炼是一种专业的运动,必须要动作规范,这样才能保护自己不受伤,也能运动的更健康。”他说,对体育的认识也是一种“科普”。
“体育不仅仅是锻炼身体,更是让我们学会其中的体育精神:守规则、超越自我、团队协作”,兰州市“金城名师”、兰州十中校长陈希良虽然是一名语文教师,但一直热爱体育运动,到现在,兰州城市学院的万米纪录还是他30多年前创造的。50岁的他每天上下班都是骑自行车,8公里骑27分钟,风雨无阻。
陈希良始终认为,体育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更是强精神、健灵魂,改变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热爱运动的人,必然是热爱生活、充满自信、阳光的,“如果人人都有一项爱好的体育运动,并能坚持终身,一定会受益匪浅!”
( 编辑:王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