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优质教育你爹首先得有钱

11.11.2014  05:12

    4.4平米有多大?一般人家的卫生间都要比这大。如果让你花一百多万去买一套这么大的房子,你会吗?

    有人会。有报道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各地房价出现环比下降态势,而一些地方的学区房却成为“房坚强”,逆势上涨,甚至供不应求,从炒房变成炒“期权”。记者在北京、广州等地采访发现,有人花135万买个4.4平方米的房子,根本不能住,只为给上学买个进门证。即便如此,仍一“”难求。

    以前人们读书是为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现在读书,首先要有个“黄金屋”了。当然,学区房逆市疯狂涨价,无关“房事”,只关乎教育公平。在去年两会期间,尽管教育部认为“教育公平是我们国家这五年做得最好的一件事”,但同年一家教育研究机构发布的《2013年中国教育蓝皮书》则显示,公众对教育公平状况并不满意。这份蓝皮书通过对全国30个主要城市6000名成年常住居民的抽样调查发现,公众对小升初过程中公办学校的择校现象评价最低;认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之间的水平差距明显地高达76%;认可“读书改变命运”这一观点的仅占55%,对此持否定态度的,比例最高的竟属于教育资源最为优越的北京。

    现在,各地在义务教育阶段都实行的是就近入学政策。这个看起来很美的政策,实则让人疯狂。因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大批择校生拼爹、拼权、拼钱,搞得大家筋疲力尽——看到病症了,于是来一个外科手术式的“一刀切”,啥也别拼了,住在哪就在哪里上,统统就近入学——似乎这个办法会永绝后患。但细细一想,却不是那么回事。要让大家心平气和地接受就近入学,前提是各个小区周围的教育资源是大概均等的,无论去哪个学校,没有太大的差别。否则,望子成龙的家长,拼了老命都会在所不惜。教育资源不均衡,一直是影响教育公平的先决条件,而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则源于政府投入、布局的不平衡。如果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学区房就依然会有市场。长期以来,教育资源、师资配置只向少数重点校倾斜,重点学校既是政绩表现,也是政府脸面,被宠着惯着,学校在师资生源等方面年年掐尖,结果导致教育的马太效应,好的和差的学校,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教育公平,既是一种价值追求,也具有重大现实力量。因为一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首先体现在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公平上。如果不能尽快公平配置教育资源,普通人家子弟接受公平优质教育的梦想,就会渐行渐远。这个社会的未来真的让人难以乐观。 小马飞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