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健康福祉惠及百姓 ——武威市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综述
武威重离子治疗肿瘤中心暨荣华颐养园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重离子治疗肿瘤专用装置核心设备已完成调试,相关配套设备正在调试之中。
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近年来,武威市以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为重点,深入改革医药卫生体制,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夯实医疗卫生基础,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一
近年来,武威市先后实施了国家“十二五”重大传染病防治项目——武威市乙肝防治示范区建设项目和国家科技惠民计划武威市恶性肿瘤高发区防控模式示范项目,同时开展了针对农村妇女的“两癌”筛查项目。通过3年时间,在全市完成2万多例40至69岁胃癌高危人群的队列筛查。在筛查过程中,将胃癌早期诊断、EMR、ESD以及外科手术等关键技术加以推广,普及“三早防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知识,树立健康生活观念,逐步建立胃癌防控组织体系的制度化、常态化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2012年,恶性肿瘤防控项目在武威落地,该项目的运行对于胃癌的早发现、早治疗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群众福祉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武威市恶性肿瘤防控工作已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扩展、可推广的“武威模式”。
在实施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过程中,武威市构建了省、市、县、乡(街道)、村级(社区)组织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五级防控组织体系,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医疗机构实施、民众参与”的运行机制,为开展恶性肿瘤与慢性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了相应的组织和技术保障。
市委、市政府决定在2016-2017年实施“精准脱贫恶性肿瘤防控工程”,针对全市贫困人口开展上消化道癌、妇女“两癌”以及慢性乙肝、丙肝的筛查及防治工作。今年,计划筛查10万人,其中上消化道癌筛查4万人,妇女“两癌”筛查3万人,慢性肝炎筛查3万人。至6月底,全市共完成筛查36662人,其中上消化道癌筛查11134人,妇女“两癌”筛查8159人,慢性肝炎筛查17369人,完成全年任务的36.66%。
二
武威市坚持以项目为载体促发展,不断加大项目争取和建设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持续改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2011年,完成卫生固定资产总投资27536万元,实施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17个,建成村卫生室105个。
2012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亿元。建设县级卫生监督所4个、乡镇卫生院5个、村卫生室17个,武威重离子治疗肿瘤中心暨荣华颐养园项目、中央投资3311万元的天祝县医院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12亿元的市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启动实施。
2013年,市公共卫生综合服务楼、市精神卫生专科医院住院部大楼建成投入运行;建成4个县级急救中心、11个乡镇卫生院、15个村卫生室。
2014年,新建及改扩建县级妇幼保健院2个、矿区急救中心2个、乡镇卫生院29个、村卫生室227个。
2015年,市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市中医院综合服务楼项目正式投入运营;武威重离子治疗肿瘤中心暨荣华颐养园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6.913亿元,核心建筑“重离子装置大楼”、荣华颐养园全部建筑主体工程、重离子中央控制机房土建工程全部完成;天祝县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楼、第二人民医院综合住院楼建设项目和11所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及周转宿舍新建或改扩建项目完成投资2873万元;民勤县人民医院重症学科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重点专科项目建成投运,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扎实推进。
2015年7月20日,一座占地近260亩、视野开阔、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综合医院——武威市人民医院新院正式启用。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医院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环境,有效改善了医院住院设施差、病房紧张、设备陈旧、流程不畅、交通拥挤、患者住院难、看病难的状况,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提高诊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形成集中、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模式,提升区域医疗中心辐射带动能力,推动武威医疗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
武威重离子治疗肿瘤中心暨荣华颐养园项目,由甘肃荣华集团为主体投资建设,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提供设备及技术支撑,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为配套医疗机构。项目占地2465亩,总建筑面积213180平方米,主要建设包括重离子治疗肿瘤中心、设置床位1600张的配套医院,以及以中医养生为特色的荣华颐养园。2013年5月2日,重离子治疗肿瘤中心正式开工建设。截至目前,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6.913亿元,荣华颐养园主体工程已完成,重离子治疗肿瘤专用装置核心设备已完成调试,相关配套设备正在调试之中。
“项目建成后,可实现直接经济收入5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实现产值15亿元,新增就业3000人以上。项目投入使用后,标志着我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离子治疗肿瘤装置从基础研究走向了临床应用。”甘肃武威肿瘤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
医疗卫生项目的实施,有力地助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全市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显著增加,有力地保障和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
三
武威市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市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日益完备,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持续深化,有效缓解了人民群众就医负担。
通过实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市农民参合率由2010年的90.3%增至2015年的98.64%,新农合筹资水平由2010年人均150元提高至2015年的470元,实际住院补偿水平从56.51%提高至60.21%;逐步开展大病保险,参合患者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有11230人次获得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费用报销,报销金额达4733万元。
在大力实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同时,武威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和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市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平均配送率达98.2%。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和村卫生室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推行按比例配备使用基本药物。
在2013年天祝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基础上,2015年,民勤、古浪县启动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和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为切入点,强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人事薪酬、服务价格调整、药品招标采购、医保支付、绩效考核等综合改革,不断优化公立医院改革。
全市认真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在省、市级三级医疗机构确定50种重大疾病、县级医疗机构确定100个病种、乡级医疗机构确定50个病种实施分级诊疗,初步形成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等手段引导患者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新格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
同时,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改革,探索建立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公立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健全完善医疗卫生诚信服务体系,把医德医风等22项制度纳入绩效考核内容每月进行考核。强化对新农合基本药物目录外用药控制率、药占比、次均费用、住院率、报销比例等指标的考核,将新农合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进一步确保全市医疗卫生服务行业规范化运行,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健康保障。
四
武威市不断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升重大疾病防控能力,加快推进应急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妇女儿童健康保障能力,强化卫生监督体系,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全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部达到国家基本配置标准要求,市疾控中心实验室A类设备装备率达到93%以上;县疾控中心实验室A类设备平均装备率达到67%以上;疾控网络覆盖城乡,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1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升;免疫规划服务不断巩固扩大,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8%以上;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控能力明显提升,“四免一关怀”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以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为主的重点传染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传染病疫情稳中有降。
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极大地增强了全市居民的健康保健及防病意识,有效降低了常见病、多发病发生。目前,全市共设置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点144个,县以上疾病控制机构实现了24小时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上实时监测。分级组建了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与职业中毒、核和辐射事故、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等4类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在全市开展了医疗急救、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岗位技能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卫生应急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建成妇幼保健机构4所,基本形成了遍布城乡的以妇幼保健机构为主体,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其他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妇幼卫生服务网络。
全市卫生监督体系不断强化。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日益完善,市、县、乡三级卫生监督网络初步形成。加强医疗卫生监管,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卫生领域市场秩序不断规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稳步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覆盖全市。
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中医床位的补助标准,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中中医药报销比例得到提高。全市三县一区全部建成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区县,武威市被列为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建设单位,凉州区创建为甘肃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古浪县创建为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县。武威市人民医院、凉州区人民医院和古浪县人民医院创建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全市建成国家级重点中医康复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6个、市级重点专科10个;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6个、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55个、中医特色卫生室52个。积极推进中医药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覆盖乡镇村社和城市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记者马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