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性流露任情恣性
马青山先生既是诗人,又是文学杂志《飞天》的主编,所以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他是文学圈子里的人,但他在书法创作上同样有着很高的造诣。由于我与马青山先生同在甘肃省文联工作,见面机会较多,也时常聊一些书法方面的问题,对他的书法创作和观念较为了解。在交谈中能感受到马青山先生在书法创作和认识有着纯正的传统意识。他的行草书有着一种沉静的书卷之气,这种书卷气正是马青山先生才情、学养的呈现。
书法在古代本是文人修身养性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文人必备的一门学问。古人在无功利的状态下通过书写来“散怀抱,任情恣性”,将个人的志向、才情和学养以书法的形式展现出来,所以钟繇说:“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清人刘熙载也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我们翻阅中国书法史时就会发现,古代的书法大师都是在传统的根脉中,将其人与其书融为一体,因而就形成了每个人特色鲜明的书风,赏其书就能知其人。到了当代,书法所依存的生存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书法创作沦为竞技场上的炫耀,书法最为根性的东西缺失了。绝大多数书法人裹挟在功利浮躁之中,无休止地复制、拷贝他人,书法创作中缺少了独立的思想和个性的表达,创作出来作品与作者的情性没有联系,只是一种毫无表情的机械书写而矣。马青山先生进行书法创作并不是为了在竞技场上获得他人的认可,他对书法的热爱首先源于一种情结。马青山生于陇西,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人,热爱和敬畏书法成为一种传统,有着非常良好而纯正的书法学习氛围。所以他从小就有浓厚的书法情结,在这几十年中虽然没有将书法作为专业去做,但从来没有放下毛笔,空闲时间展纸铺毫,或临古人法帖,或随意挥洒,在笔墨游走和墨水渗晕中感受书法的美妙,通过书法来任情恣性。
马青山先生虽然从事现代诗的创作,但是他有着传统文人的品质,所以他对书法也就有一种自然的亲和,对于书法态度也就异于一些专业、专职的书法人,他研习书法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修身养性。马青山先生意识到当代许多书法人虽然具有娴熟的技法,但作品却没有个人的高韵深情和坚质浩气,有形式而无内涵。而近代一些著名学者,如鲁迅、陈寅恪、马一浮等人的书法虽然没有花俏的技法,但是他们的书风非常鲜明,点画之间充盈着他们的志向、才情和学养,真正延续、发展了中国的书法传统精要,欣赏他们的书法时能让人回味无穷。由此马青山先生得到启发,他在研习书法时,虽然注重技法的锤炼,但不过分追求技法的炫耀,而是更注重点画的质感与情感的统一。他在创作时将自己的心境调整一种平静状态,在没有外物的干扰下,将情感的流动与笔峰的游走融为一体,让最为简约的点画将情感的心电图呈现在洁白的宣纸上。
书法作品要有内涵,能显现出一种沉静的书卷气,这就涉及学问了。一个人知识的多少与书法作品品质的高低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些人虽然读了很多书,但是读书并没有对其人格和审美的提升发挥作用,不能解除遮蔽心性的障碍,所以在书法作品也就体现不出书卷之气。只有把知识转化为内在人格的提升能量,才能对中国文化、书法艺术和人存在的本质进行通彻的领悟和理解,才能除去遮蔽心灵的障碍,将情性和学识修养融入在书法作品中。马青山先生具有这样的品质,所以其书必然见其情性和学养。
马青山先生是一位诗人,将诗的节奏、韵律、空白和未定型这些特性运用在书法的创作,尤其以“诗性”来观照书法更为可贵。“诗性”虽然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概念,但与中国文艺思维方式十分暗合,以“诗性”来思考书法创作,就能摆脱书法以商业化创作为目的流俗,而回归到书法艺术的本真状态,达到人书合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