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又“被中产”了
瑞士信贷最新发布报告称,虽然世界范围内的中产阶层财富受到巨富阶层的挤压,但中国的表现可圈可点。报告发现,中国的中产阶层占全国成年人口的比例,虽只有11%,按实际人口数目计算却是全球最多,达到1.09亿人,首次超越美国的9200万人。
对于这份报告,小马飞刀告诉各位,也就是看一眼的事,千万别当真。中产阶级是一个很难定义的词汇,通常,是指位于一个社会中间阶层的一群人——他们并不贫穷,也不会轻易落入赤贫,但又不是大富大贵。那么瑞士信贷“中产”这个数值从何来而?原来,报告“以美国作为基准国家,当地以拥有5万至50万美元的财富(不是年收入)来界定中产阶级成年人,并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购买力平价值系列,按本地购买力计算,得出其他国家的等值中产财富范围。”也就是说,资产只要有大约五万美元,放到美国都可以称为中产了。在美国都中产了,那么在其他国家自然也就中产了。
按照这个标准,小马飞刀以为,只要你在城市,哪怕是最偏僻的小县城,名下有套房子,那么恭喜你,你光荣地跨进了中产阶段的行例。可是,真的是这样吗?记得2010年,亚行发布了一份名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2010年关键指标》的报告,据其提出的标准来估算,就绝对数量而言,中国的中产阶层人数为8.17亿。为什么这么多?因为该报告对中产阶级的定义,是每天消费2-20美元的人群,换句话说,每天吃着盒饭,都会“被中产”。
在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编写的《中国城市中间阶层消费行为》研究调查里,一位在北京的公司经理接受采访时说,“我的理解,中产阶级应该个人资产200万以上,500万以下。他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愿意干,他也可以很舒服,像我们现在还是在为生计奔波。”这一段对中产的描述,在公众舆论间颇有代表性。今天城市里看似有房有车的普通“中产”,却经常自感苦大仇深、对于自身身份难以认同,恐怕也是与这位经理的观点接近:生活过得如此捉襟见肘、奔波劳碌,这哪是什么所谓中产,分明是搬砖的屌丝命。小马飞刀以为,一个社会中产阶级的稳固,绝非仅仅是常态收入的保证,更应该有各种权益、福利的确保。没有人在乎是否会戴上“中产阶级”的头衔,或者是暂时在收入上合乎了中产的要求。如果没有各种基本公民权益的被尊重、基本公共福利的被保障,那么任何人都会清醒地认识到,所谓的“中产”只是一顶华而不实的帽子。所以,要想使中产阶级数量增加、质量达标,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效缩小贫富差距,强化各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民众权益不被侵害,无疑是当务之急。 小马飞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