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高考状元被奖励房 书中真有黄金屋!(图)

30.06.2015  19:29

  百万+洋房”,著名侨乡乡亲、澳门恩平同乡会会长冯活灵去年在恩平专设的“学霸”奖学金就一度引发争议。记者昨日就此事向当地教育部门核实,该市教育局表示,这是一企业在恩平制订、并在教育局审核备案的高考奖励方案。而根据方案,并非过重本线考生人人有奖,而是根据录取层次、高考分数而定,奖完为止。

  高考结束后,该不该奖励高分考生、高考状元又成热门话题。据悉,今年恩平理科状元获奖商品房一套。而在全国很多地方,企业、个人乃至部门重奖高考状元已成为高考结束后的“保留节目”。

  25日广东高考放榜后,有坊间传言引发了不少江门学子的“羡慕嫉妒恨”,该传言称:恩平考生考上重本线,人人都有钱奖励。

  “朋友圈里有老师说,今年考上一本的学生,都有可能获得2万元的奖励。”恩平一中的一名高三学生小陈向记者透露,这条传言考后已经在恩平各校中“不胫而走”。

  根据市招生办对今年江门高考情况的统计,今年高考中,恩平共有97名学子入围“重本线”,是否意味着,今年恩平这97名高考生都能拿到“奖励”?

  记者昨日从恩平市教育局核实了解到,坊间传言的“奖励”并非完全失实,而该“奖池”是由当地企业提供,而并非政府部门为主导对象。该市教育局办公室聂姓主任表示,奖励方案有规则,根据考生录取层次来发放奖金,并非是“人人有奖”。

  记者通过恩平市教育局获取了恩平某企业与恩平市教育局协商的高考奖励金实施方案,根据方案,该企业拿出专项资金专奖优秀考生,而奖励顺序则是:先优先奖励“状元”,其次是“985工程”大学录取生,再是“211工程”大学录取生,最后才是“重本线”入围生。

  “按高考分数由高到低,奖完为止。”聂主任表示,企业已经拿出150万元作为奖学金,此外,该企业老板个人还拿出27万元出来补充“奖池”。

  去年有媒体进行一项调查显示,68.3%的受访者反对重奖“高考状元”。但时至今日,一些地方的高分考生和高考状元成为领奖专业户,“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的现象仍然没有改变。社会上支持者有之,反对声亦不绝于耳。在笔者看来,对高分考生的奖励不能一概而论,而要一分为二看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者,不少高考奖励是来源于个人和企业设立的奖学金项目,比如此次恩平理科状元获某房产商赠房,就属于此种性质。既是个人捐资助学,理应认可捐资者的主导权力,旁人不应横加指责。换句话说,只要是私人出资,奖给谁、奖多少应主要遵循奖金设立者的意见安排。当然,既然大方向是助学,奖励条件也不能离题太远,更不能有违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规。此外,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应倡导个人捐资助学走向多元化,未必非要把鲜花掌声全部堆给尖子生。自立自强的贫困学生、有创新思维的偏才怪才,乃至社会实践出彩的活跃分子,都可以成为奖励的对象。尊师重教,未必只有一种选择。

  二者,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对考生的奖励,大多来源于财政资金,这种奖励正当与否则值得商榷。有的奖励不仅惠及考生,还连带奖励培养过考生的各年级老师乃至校长。有的地方不仅高考有奖,连中考也有奖,确有过多过滥之嫌。财政资金来源于纳税人,收支应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原则,支出也须纳入法定预算,经人大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不知道一些地方拿出公帑重奖考生,是否经过了适当程序?公共财政应主要着眼于兜底,补齐教育短板,而不应用来奖励拔尖,更不能成为少数高分考生的福利。

  无论是私人捐助还是政府助学,出发点都是好的,尊师重教如果没有一定的物质激励,恐怕也只能沦为一句空话,口惠而实不至。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多元化的助学主体,一方面应有多元化的捐助取向匹配,不应唯分数而论;另一方面各个不同的助学主体,还应恪守自身的角色定位,尤其是政府部门应以落实教育公平、提高整体质量为己任。

  目前,还有一些地方存在“教育GDP”的错误观念,评判一个地方或一所学校的教育水平,单纯拿上线率、一本率,甚至名牌大学录取人数为指标。一些地方政府越俎代庖奖励高分考生,正是这种观念导致的行为结果。因而,在顶层设计中扭转这种畸形的评价方式应尽快提上日程,不再以高分考生论英雄,而是看当地公众平均受教育年限是否有延长、平均学历是否有提升等等。一言以蔽之,政府部门不应只盯着极少数的高分考生,除了尖子生之外的大多数普通学生,因为家境贫寒无法享受平等教育权力的贫困生,才是政府部门应当重点关注和扶持的对象。

  社会上有捐资助学的热情,这让人倍感欣慰。但要提高整体教育水平,既要有人锦上添花,更需要有人雪中送炭。政府部门理应肩负起这份兜底责任,把财政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基础教育、义务教育的“刀刃”上。比起奖励多少尖子生,培养出多少个状元,这更能说明一个地方的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