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二代”还恐不恐?
美国“恐二代”伊布拉汉姆
伊布拉汉姆儿时与父亲诺塞尔合影
据《新京报》报道作为恐怖分子的后代,很难过上平静的生活。近日,一段视频在网上被大量点击观看,视频的主角是一位名叫扎克·伊布拉汉姆的青年。伊布拉汉姆的父亲是策划1993年美国世贸中心爆炸案的恐怖分子,那场袭击造成1000多人受伤,6人死亡。今年9月,伊布拉汉姆的自传《恐怖分子之子》出版,在美国引起很大反响。日前,伊布拉汉姆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讲述作为著名恐怖分子之子如何走出人生阴影、放弃仇恨的历程。惊魂
恐怖父亲致千余人伤亡
1993年2月26日,美国世贸中心发生一场惨烈的爆炸案,炸弹在地上炸出一个30米的洞,穿过4层混凝土,最终导致6人死亡,1042人受伤。
这起爆炸案的策划者之一就是埃尔·塞伊德·诺塞尔,他同时也是第一位在美国进行恐怖主义谋杀的伊斯兰极端分子。诺塞尔1990年因恐怖主义谋杀被判处22年徒刑,此后他又在牢房中策划1993年世贸中心爆炸案。据美国媒体报道,恐怖主义大亨本·拉登曾为诺塞尔抗辩恐怖主义行为支付律师诉讼费,但诺塞尔家人对此予以否认。
扎克·伊布拉汉姆就是诺塞尔的儿子,为了避免父亲带来的负面影响,母亲为伊布拉汉姆更改了姓氏。然而,父亲的恐怖主义行动还是彻底改变了伊布拉汉姆的人生。
1983年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的伊布拉汉姆原本有个幸福的家庭,父亲诺塞尔是名工程师,母亲原本是天主教徒,后皈依伊斯兰教,这一切都在他7岁时改变。伊布拉汉姆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在七岁前,我一直认为父亲是一个很和蔼的好人。在那之后,父亲开始接触极端思想,向我灌输非穆斯林者乃危险分子,特别是犹太人更危险这种观点。”
炼狱
19岁前搬了20多次家
在父亲入狱最初几年,伊布拉汉姆和母亲坚持去探望。伊布拉汉姆说:“父亲总问我生活过得怎样,很多年重复这样的话题让我变得很沮丧,我感觉如果你真在意我的生活,为什么宁可选择极端主义思想,也不选择家庭。所以我后来觉得不联系他会更好,现在我已经17年没去看他了。”
父亲的入狱让伊布拉汉姆的生活彻底崩溃,社区对伊布拉汉姆一家充满了敌意,没有人愿意和他玩儿。为了与父亲断绝联系,母亲选择了离婚,但再嫁的人还是一个有极端思想的人,这让伊布拉汉姆的少年时代一直被极端主义思想包围。
伊布拉汉姆的母亲选择用不断搬家来逃避父亲的牵连。19岁前,伊布拉汉姆已经搬了20多次家,每当他感到和附近人相熟时,就是收拾行囊去下一个地方的时候。作为永远的班级新生,即便伊布拉汉姆将自己的身份保密,他也总是被欺凌和侮辱。
不仅被孤立,伊布拉汉姆无论搬到哪里,都无法摆脱FBI的纠缠。伊布拉汉姆回忆说:“世贸大厦爆炸后,FBI探员常来我家问话,这一直持续了很多年。我前后和200多个FBI探员、分析员在FBI位于费城的总部谈话,这可是一段不光彩的经历。”
重生
拒绝暴力感动FBI探员
正是在多年欺凌与极端思想的包围下,伊布拉汉姆曾经越来越封闭,直到17岁那年的一件事改变了他。
2000年是美国大选年,正在念预科的伊布拉汉姆参与了在费城举办的全国青年大会,其中一组话题关于青少年暴力,在这个小组中很多人都曾被人欺凌。伊布拉汉姆回忆说:“在3天的小组讨论会后,我发现一名和我很投缘的朋友是犹太人,我突然意识到,我们之间本没有仇恨。这是我第一次挑战被灌输多年的极端主义理念,我开始意识到其实人与人之间可以有更好的相处方式。”
在那之后,伊布拉汉姆开始接触不同信仰、不同种族,甚至是不同性取向的人,开始发现那些他原本认为的“罪恶之人”是多么自由与开放,开始用自身的交往经历来抵御从小就被灌输的极端理念
伊布拉汉姆的改变也让人们越来越多地接受他。伊布拉汉姆说:“一次当我和一名FBI女探员谈话后,她眼含热泪对我说,‘你可能不记得我了,我负责调查你父亲的案子,我一直想知道这起案件会对你造成怎样的影响’。那位女探员说很高兴看到我长大了,并且拒绝暴力。”
正是因为自身的经历,伊布拉汉姆希望那些抱持极端思想的人能够放弃仇恨,他选择将自己的故事公之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