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访越新综述

08.11.2015  10:47

  中国兰州网11月8日消息 飞雪入京城。此时,千里之外的东南亚,温暖如春、绿意葱茏。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行程匆匆。11月5日—7日,越南、新加坡,3天,中国外交又写下了意蕴深长的新篇。

  中越建交65周年,中新建交25周年,特殊的时间,中越携手打造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开创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新局面;中新关系定位提升为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

  春去秋来,中国周边外交深耕细作。

  传统——共同发扬

  时间长河里,中越、中新关系,一头连着历史,一头牵着未来。

  绵延的边境线上,山连山,水连水。从任人欺凌走向民族独立,中越并肩战斗,共抗侵略,有情同手足的挚友之亲,有用生命铸就的血肉之亲。

  访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署名文章里、在会谈会见时、在国会演讲中,一再提及宝贵的传统友谊。他说,由毛泽东主席、胡志明主席等双方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的“同志加兄弟”传统友谊历久弥坚,是中越双方必须维护好、传承好的共同财富。

  2011年访越,习近平特意探访胡志明主席故居,走进那栋质朴的高脚屋。此次,再次来到巴亭广场。70年前,就是在这个广场,胡志明主席向世界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国正式成立。而今,陵墓肃穆,习近平敬献花圈,轻轻整理缎带,寄托缅怀。

  让历史启迪未来。访问期间,习近平尤其关心年轻一代对传统友谊的传承和接续。会见中越青年代表,面对一双双明亮眼眸,他从历史深处讲起——

  “上世纪40年代,在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越南有一首流行民谣唱到‘中国越南如唇齿,须知唇亡则齿寒’,这首民谣的词作者就是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胡志明。在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心中,胡志明主席是中国人民最好的朋友,我们叫他‘胡伯伯’。他在中国进行革命活动的时间加起来长达12年,革命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同中国同志结下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战斗情谊。”“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希望两国人民永远铭记携手相助的珍贵历史,铭记中越传统友谊的深刻内涵,使中越兄弟情义永葆青春。”

  在同越南领导人交谈中,习近平说,年轻人对传统友好的历史还需要增强了解。只有知道我们是怎么走过来的,山水相连、唇齿相依、一衣带水,有深厚的友好历史,才能够增进感情,彼此推动友好的延续。

  会见大厅里,中越青年以激昂的《越南—中国》之歌作答:“共饮一江水,早相见,晚相望,清晨共听雄鸡唱”……

  新加坡总统陈庆炎在晚宴致辞时,直叹“没想到”。他说,新加坡1990年同中国建交时,没人预料到两国友谊与合作关系会发展得如此迅速而深广。这归根于我们两国人民以及上一代领导人之间的历史和文化联系。

  上世纪7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大潮酝酿、喷涌。李光耀先生1976年访华,邓小平先生1978年访新。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演讲时,谈起这段佳话:“在目睹新加坡创造的经济成就后,邓小平先生表示,中国要向新加坡学习。新加坡的实践为中国破解改革发展中的一些难题提供了宝贵借鉴,中国发展也为新加坡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

  30多年过去了,裕廊山上,邓小平种下的那棵海苹果树已是枝繁叶茂。访新期间,习近平回忆起2012年在新加坡河畔,同李光耀先生为邓小平纪念碑揭幕的点滴往事,“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缅怀”。

  7日一早,习近平同新加坡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走进中国文化中心。五年前的开工仪式历历在目;而今,这座中国在海外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文化中心拔地而起。

  “梦笔新境”是正展出的美术作品的主题。徜徉文化长廊,品味笔墨雕工,习近平走到一块电子显示屏前驻足观看。他轻划屏幕,眼前的兵马俑立体成像、栩栩如生。

  在文化中心,有一场短暂而生动的文艺表演。一群新加坡各族孩子,用汉语齐声诵读《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伴奏声清脆,稚嫩童音回荡大厅,让人心生感动,心生希望。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