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破解“结构性缺水”难题——武威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纪实

26.05.2015  20:12

          本站讯    武威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严重匮乏,石羊河流域武威属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全省的1/2、全国的1/3;耕地亩均水资源量仅为全省的1/3、全国的1/9。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成为武威发展的“瓶颈”和“软肋”。2010年初,市委书记火荣贵经过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提出:“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要走生态治理与农民增收科学统筹的路子,保护生态是前提,是利国的大事;发展生产是核心,节水的根本出路在于调整结构,解决‘结构性缺水’”。

  近年来,我市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中心,严格执行水资源管理制度,按照“压减农业用水、节约生活用水、增加生态用水、保证工业用水”的总体思路,全力破解“结构性缺水”难题。从总量控制到用水方式转变,从水价改革到制度建设,从工程节水到意识培养,全力做好节水文章,解决水资源瓶颈制约,各项指标达到了预期目标,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08年,水利部将武威市列为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2013年,通过水利部验收,被命名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

          水权制度改革是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和促进节水的牛鼻子。

  一张水票,一本水权证,一张智能卡,不仅让老百姓浇上了明白水,更让老百姓学会了节约用水。凉州区松树乡南河村农民用水户协会自成立以来,完善制定了《用水户协会用水管理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科学配套了年度水权。南河村的农民浇地、生活用水都用水票,一年用多少水家家都有明细账,按实际所需购买水票。

  近年来,我市先后制定关于依法推进全市节约用水的若干规定、水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政策文件,建立和完善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制度体系,引导、规范全社会用水行为。

  根据《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及《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调整实施方案》确定的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我市推行水权制度改革,界定了县(区)、行业初始水权,建立了市、县(区)、乡镇、用水户协会、农户的水量分配机制和管理体系。在农业灌溉机井上安装了智能化控制计量设施,加强地下水开采计量管理。组建了农民用水户协会,强化用水的末端管理。搭建水权交易平台,建立水权交易制度,培育水市场,初步建立了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2010年、2013年,我市分别对供水价格进行了两次调整。农业供水执行差别水价,城市供水对非居民、工业和特种行业用水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居民生活用水推行阶梯式水价。城市公共设施用水,实行计量计价制度,计量水价按非居民用水价格执行,初步建立了与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相适应的、良性运行的水价机制和管理体系,通过价格杠杆促进了节约用水。

  5月,走进凉州区羊下坝镇五沟村日光温室示范园区,登高远望,一座座日光温室银光闪闪,一个个塑料大棚透着绿色,菜农们一边忙着采摘成熟的西红柿、辣椒,一边忙着育新苗……

  五沟村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和产业方式转变,打造高效节水示范园区,节水效益十分明显。实现滴灌作物亩均节水30-40%,增产10-20%,年节水量达到3.86万立方米。温室内滴灌西红柿,与常规灌溉大田露地种植西红柿灌溉相比,亩均节水140立方米左右,年亩产量1.4万公斤,单方水效益为53元。温室内滴灌辣椒,与常规灌溉大田露地种植辣椒灌溉相比,亩均节水140立方米左右,亩产量2500公斤,单方水效益为33元。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建立“国家有投入、科技做支撑、农民有收益”的生态建设长效机制,通过政府补贴、信贷帮扶、民企自筹、动员群众投工投劳、项目争取、整合资金等多种渠道,增加节水型社会建设投入;突出抓好“观念节水、源头节水、制度节水、工程节水、结构节水、技术节水、管理节水和体制节水”的综合节水模式,推进用水效益提升;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沙产业技术路线,强力推进 “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大力发展以酿造葡萄、皇冠梨、红枣、枸杞为主的特色林果业,节水农业取得可喜成绩。截至2014年全市设施农牧业达到78.67万亩、户均2.28亩,特色林果业达到121.23万亩,人均0.8亩,水资源向高效率、高效益方向流动和优化配置。

  同时,通过加强农业用水管理,制定科学的灌溉制度,因地制宜推广垄膜沟灌、垄作沟灌、膜下滴灌等常规灌溉节水技术和滴灌、管灌、喷灌等高新节水技术,促进传统农业向集约化农业转变,形成了工程节水、农业节水、管理节水的农业高效用水技术体系。2014年,全市配套应用农业节水面积达到250万亩,实现了灌区农田高效节水技术全覆盖,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累计达到100.4万亩。

  此外,突出抓好高用水行业的节约用水工作,积极支持重点用水企业实施节水技术改造项目。青岛啤酒武威有限责任公司选用先进节水工艺,公司千升啤酒耗水已下降到4.92立方米,远远低于省上用水定额。

  随着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全面实施和推进,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用水总量大幅下降,用水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用水总量由2009年的18.36亿立方米,减少到2014年的15.82亿立方米,减幅达14%;全市农业、工业、生态、生活配水比例,由2009年的80.9:9.9:3.5:5.7调整为2014年的66.9:15.7:12.0:5.4。

  农民收入稳定增长。通过大力推行“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牧业效益明显,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50%以上来自主体生产模式。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3043元,增加到2014年的7834元,翻了一番多。

  地下水开采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持续好转。2014年,石羊河流域后期治理提前6年实现了国家规划确定的2020年生态目标。民勤蔡旗断面过水量达到3.190亿立方米,民勤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8506万立方米,连续5年完成规划约束性指标。青土湖地下水位升至3.20米,地下水埋深小于3米旱区湿地达到106平方公里,形成水面22平方公里。

(武威日报、武威市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