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不变,“僵尸网站”如何消亡

13.12.2014  12:58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的意见》,提出争取用三到六个月时间使省(区、市)和国务院各部门政府网站全部合格达标。该意见直指当前许多政府网站中存在的“不回应”、“不及时”、“不实用”、“不准确”问题。(12月12日《新闻晨报》)

  政府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工具建立的初衷及目的不但是为了对接新媒体、新技术,展示政府形象,也是为了构建新型官民沟通渠道,提升政府工作效率。事实上,一些管理及运营比较好的政府网站、微博已经逐步实现了上述目的,及时的信息发布弥补了传统环境下信息渠道不畅通的缺陷,有效的反馈系统建立了官民密切的沟通机制,在线学习、培训系统节约了大量的管理成本,科学的调查问卷征集了社会的舆论及意见。这折射出政府管理逐渐向好、政府管理思路不断调整的趋势。

  然而,也有一些政府网站、官方微博还存在着“不回应”、“不及时”、“不实用”、“不准确”问题,甚至沦为“僵尸网站”,既无法展示政府信息,也无法实现政府与社会的有效沟通,网站成了摆设,仅仅作为一个“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而存在。

  为什么这些网站会沦为“僵尸网站”,其原因不仅在于某些政府部门对网站建设不重视,对微博运营不关注,对新媒体与新技术不适应,更在于这些政府部门管理思路存在问题。他们还没有形成官民需要密切沟通的治理思路,还没有建立对民众所反映的问题及时关注与解决的施政责任,还没有养成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习惯,也还没有展开向现代治理思路下信息公开的转变,懒政不作为、漠视民瘼、无视公论尚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他们的意识。而“不回应”、“不及时”、“不实用”、“不准确”只是上述管理思路问题的折射而已。

  事实上,网站环境下那些沦为摆设的“书记信箱”、“市长信箱”只是以前竖立在政府门外常年无人问津的“意见箱”的翻版,那些一年半载不见更新的网站信息只是以前常年空白的用于政府发布的“黑板墙”的重现,而那些千篇一律的程式化回复也只是以前某些政府部门对于民众反映问题敷衍应付的新形式而已。所以,消灭“僵尸网站”的关键是转变政府治理思路。

  正如上文所说,转变政府治理思路就是要建立官民密切沟通的渠道,建立政府对于民众问题及时反馈的机制,建立政府部门重视公论、关注民瘼的施政责任,建立科学治理、依法治理的治理秩序,以及建立公开、公正的现代国家治理方式。也就是要革新组织、考核方式,加大民众、社会的参与度,强化依法、依规施政意识,建立对于不作为、乱作为的惩治机制。如此方能从根本上解决“不回应”、“不及时”、“不实用”、“不准确”的政府网站运营与管理问题。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根本上解决问题尚有待时日,而日前印发的《意见》目的虽然主要在于治标,但它在客观上将倒逼某些惯于捂着掖着的政府部门逐步实现信息公开,某些惯于懒政不作为的政府部门认真回应民众问题反馈,某些惯于漠视公论的政府机关关注舆论是非,而这将导向一种政府部门内部工作的新趋势与新习惯,客观上将推动建立政府部门工作新生态,推进治本的深化,有助于政府治理思路的根本性转变。

  文/岳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