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诚“出轨门”的背后是观众道德出轨

27.06.2014  15:52

  原标题: 陈思诚“出轨门”:乱象因何而生?

    日前,一组陈思诚出轨,与佟丽娅婚姻告急的消息引起轩然大波,一对影坛佳偶貌似又将轰然倒塌。在这组“有图有真相”的照片中,事件女主角很快被网友曝出真实身份:演员张璇。未曾走红一线的她,从未想过自己以这样的方式一夜成名。陈思诚和张璇先后发声明称所谓“绯闻”是狗仔队镜头的断章取义。(6月26日《北京青年报》)

  且不论“出轨门”是真是假,事件当事人对于事件的解释却是疑点重重。无论工作饭局也好,还是生日密约也罢,一个6月份的事件被硬生生倒回了4月份,这般解释难免让人觉得牵强。陈思诚的“出轨”看上去乱象丛生,还带有几分危机公关的痕迹,但窥其根本,乱象因何而生?

  心理学上有个名叫“未完成事件”的概念,它是一种某事件未能完成而又想去完成的情结,后一种“完成”更多的是寄托在别人身上的“完成”。从正面的角度说,人们渴望看见他们喜欢的明星成为“人生赢家”,事业上一路绿灯的同时,家庭生活也能够全程“无污点”。然而,完美总是稀缺资源甚至是不存在的,而“不完美”就好像一个无法弥补的空洞,久久在人们心头难以忘怀。人们因此寄希望于遥不可及的明星,以“完成”他们一直以来的宏愿。这固然无可厚非,也能在某种意义上为他们提供前行的动力,但任由未完成事件心理的发展,极有可能带来负面的效应,那就是,当“不完美”的一角浮出水面时,它的情节之严重会因期待的过分美好而加剧,关心可能升级为暧昧,暧昧可能恶化变出轨。

  陈思诚因《士兵突击》、《制服》等电视剧、电影中饰演的反面角色而闻名,部分网友在“出轨门”曝出后表示,觉得陈思诚演“坏人”惟妙惟肖的原因就在于他是本色出演。这显然是极为偏颇的一说。但从中可以看出,部分网友对陈思诚的固有成见是他们对其行为做出判断的主要依据。美国政论家李普曼曾说,“在我们观察世界以前,已经有人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样的了。对于大多数事物,我们是先想象它们,然后经历它们。”人们凭借陈思诚的银幕形象先简单粗暴地将其定性为一个“坏人”,然后戴着“坏人”这一有色眼镜去观察他的行为。这样一种道德预判的做法,不仅不利于还原事件本身,也使得“出轨门”一事更显乱象丛生。

  是非真相惟当事人心中知晓,但之所以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出现这么严重的误读,其根本原因不在狗仔队的断章取义,甚至与当事人是否欺瞒也无甚关联。需求决定生产,公众对什么样的新闻需求大,也注定了新闻记者与媒体编辑多采编甚至策划这一类的新闻。现如今八卦娱乐消息的铺天盖地,正看出了人们对此项需求的蓬勃,也反映了当今社会的浮躁之气。

  蔡瑜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