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运动收获健康

11.06.2014  04:48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儿童,基本有这样的经历——家庭作业还没有做完,已有那利索的同学相约等着疯玩了;或一个学习小组,放学后在一个同学家写完作业,就开始了滚铁环、跳皮筋、弹弹子、踢毽子、溜冰、滑雪、抓特务、过家家等游戏。在游戏中小伙伴们跑得小脸红通通,小手通通红,满身汗津津。月上柳梢头,童声依旧高,大人在院子里、村头一声喊,多远的距离也能一溜烟跑回家吃饭。及至独生子女时代,家庭生活水平陡然提高,突然进入富裕状态的60后、70后们,转身变脸,完全否认了自己的经历,视孩子为私有,让下一代逐渐失去了行为自在。今天,谈儿童运动,实质是怎样还孩子快乐、自然成长的权利?如何让他们获取更多的身心健康?

    创造安全环境,家长放得开。从幼儿园、学校到社区必须力创符合儿童运动标准,相对独立的活动场所,所进入人员仅限于儿童和家长。有专门人员管理、检测场地、器材、饮水、冲洗、更衣等设施。再把建立公办和民营的标准化儿童活动场地,作为补充。实行会员制,确保人员身份审核。

    遴选适宜项目,培育推广开。运动只是形式而非目的,让儿童能够玩得开心,由此得到健康身体,开朗性格,果敢作为,就是玩出来的结果了。然而,以成人急功近利式思维蒙蔽孩子天然随性的无奈也非鲜见——建设了很好的场馆,购置了昂贵的器材,要么无人问津,要么就是害怕损坏而置之高阁。捏泥巴、垒沙堡、打水仗会吧?或没有场地,或家长认为低层次、小儿科,耽误孩子开发智力而被阻止放弃。现实和未来都呼唤有眼光的市场,开发儿童器材、项目;作有胸怀的家长,把手中的线放长些、再长些,你的风筝就能飞得高、飞得远。

    营造宽松氛围,儿童施展开。孩子在活动中有自己的爱好和想法,做为家长、老师要给他们一个不受干涉,不做过分引导的环境。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越是有自主性,也就越有创造性,越能开发孩子的智力。家长管住心,孩子方能迈出腿。让他们在游戏中自由自在、不知不觉、不带任何目的的享受到阳光与风雨,自知自治地增长心理承受能力。

    形成合作团队,规则相处开。孩子运动不是一个人长跑,而是与众多的小伙伴一起活动、嬉戏,甚至会发生打闹、矛盾,这恰是他们对这个世界形成认知能力、培育性格,学习与伙伴、与外界如何相处的开始。作为社会、教育工作者、家长要为他们设置一些将诚信、合作精神融入式项目,让儿童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依靠与伙伴们同心协力、帮助弱小,共同游戏、运动,才是最好、最应有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