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忘记设立教师节的初衷,别让教师节变了味
原标题:别忘记设立教师节的初衷
■及时评论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社会各界纷纷向教师们致以节日的问候。虽然这一天的祝福容易出现“大堵车”,但每份寄语都代表着人们对老师最真切的敬意。
当我们把致敬和祝愿放在嘴边,对教师的看法也在悄然变化。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反思代替了敬意,质疑反而成了主角。近几年,每到教师节来临,“送礼”总会成为舆论热议的关键词。群情所至,或寓现实,也在无声中预示着教师社会地位和形象的整体下滑。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也是整个社会无法承受之重。
教师节的关键词究竟是什么?或许可以回到原点,追问当初设立教师节的初衷。1983年3月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10多位政协委员联名提出,“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随着时间推移,教师节终于在1985年恢复。可以看出,设立教师节的初衷在于两点:一是提高教师地位,二是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两者分别对应的是教师的权利与尊严。
时代发展到今天,教师的权利与尊严问题,已经得到妥善解决了吗?答案恐怕是沉重的。没有必要去举乡村教师这样的“非典型案例”,即使是城市教师,很多人也曾经发出过“权利的呐喊”。对于他们来说,即使实现了“工资不比公务员低”,在权力本位、利益至上等现实中,教师群体依然处境堪忧。而在社会上,教师节送礼的不良“风尚”,已经让教师集体陷入“另类腐败”的道德漩涡。
今天,我们重新审视教师节,既要注重师德品行,更需要回到教师节设立的初衷,回到教师的权利与尊严本位上来。送礼这个话题不是不可以谈,但如果在教师节只谈送礼,那就显得有些不通情理了。有学者曾经感叹:“在我们的社会,没有任何一个职业、一种头衔、一种荣誉还有光彩。”这在教师等行业上,也不例外,甚至更为头痛。送礼风气影响的不仅是教师这个群体,还有教育这个行业,更有社会之希望和未来。
不管走了多远,都不要忘记为什么出发。今天是第30个教师节,所谓“三十而立”,我们也需要回到教师节的起点,重新关注教育行业的尊严与价值。一个行业的价值,从来都不只是用物质来衡量的。物欲横流能够轻易摧毁一个行业的精神道统,由此带来的自我解构以及自我放逐,也将导致更多问题的出现。
庆祝教师节不要喧宾夺主,更不要忘记设立教师节的初衷。相对于以往,我们需要一次关于教师节的议题改造,更多地关注教师的地位与尊严,让他们享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荣誉感。由此出发,“引导教师模范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人人敬仰爱戴的学问之师、品行之师”,将是整个教师群体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