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谋生创业 酒泉无臂青年用脚“书写”人生

17.12.2015  10:05

    原标题:身残志坚谋生创业 无臂青年用脚“书写”人生

  张小冬用脚倒水。

  自从16年前失去双臂,张小冬凭借坚强的毅力和乐观的心态,不仅在酒泉工贸中专学校顺利完成了计算机专业的学习,而且用脚趾玩微信、上QQ、接电话、吃饭、洗漱甚至打工、创业,用双脚“书写”着自己的人生。

   6岁时触高压电失去双臂

  12月12日,酒泉市大雪纷飞,肃州区北关馨园小区一家名为“四海”的农牧兽药店内,老板兼店员张小冬正在电脑上忙碌地整理信息,他娴熟地用双脚敲打键盘时的动作令人惊讶。20平方米左右的店面收拾得井井有条,两组货架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各类兽药。见到记者,张小冬起身开门关门、倒水、让座,大多数动作用双脚完成。

  张小冬身着一件衬衫和毛马甲,两条空荡荡的袖子随着他的身影晃动着,昭示着他曾经不幸的遭遇,但他和记者攀谈时满脸笑容。“我6岁时因为淘气被高压电打了,双手当时就被烧焦了。

  记者了解到,张小冬1993年6月在重庆铜梁的一个普通农家出生后不久,便随打工的父母生活在甘肃河西地区,最终定居酒泉。小时候的张小冬调皮可爱,人见人爱,然而,本该和别人一样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横祸彻底改变:1999年春天的一个星期天,张小冬和几名伙伴在父母租借的出租房附近玩耍,其间要去上厕所时,他发现厕所南侧有一个被护墙围起来的墩台,他当时并不知道,这是一台正在带电运行的变压器。变压器护墙上开着一个洞,张小冬想靠近看个究竟,便从洞口钻了进去。强大的高压电流瞬间击倒小冬,双臂被烧焦。

  小冬随后被送往医院进行抢救。虽然保住了生命,但他的左臂从肩甲处被切除,右臂肘关节以下被切除,后被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鉴定为一级伤残。

   凭着坚强的意志放飞梦想

  6岁,正是上学的年龄,父母擦干眼泪面对儿子,有意识地锻炼他用双脚代替双手。起初,父母买来一些玩具,让张小冬摸索着用脚趾拆卸和组装,日子久了,张小冬的脚趾慢慢灵活起来,母亲教他用脚趾练习写字。渐渐地,张小冬习惯了这种方式,不仅能用双脚完成写字、看书、吃饭、穿衣、上厕所等一些基本的生活琐事,且先后在肃州区怀茂小学和怀茂中学完成了义务教育。

  2009年6月,张小冬进入酒泉工贸中等专业学校,选择了计算机维修与维护专业,虽然身残,但凭着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张小冬的学习并不比其他同学差。

  记者在酒泉工贸中专采访时了解到,在计算机班教室里,小冬坐在一张母亲为他专门定做的板凳上上课,那张特制的木凳和其他凳子相比,高度一样,宽度和长度略大。“小冬写字时坐在凳子的一端,书本则放在另一端,用双脚执笔写字的娴熟程度让人吃惊。每逢老师提问,他总是积极地伸出残缺的右臂抢答,每次考试的成绩都能排在班级前十名。”小冬的班主任张秉飞老师说。

  在学校,小冬不仅学习很认真,思想也很积极,善于向老师和同学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在他脸上看不出任何消极悲观的表情。他曾获得过“优秀学生干部”、“道德之星”等荣誉,还曾在学校“银领”杯学生技能大赛中获得了计算机网页设计项目的二等奖。小冬的同学告诉记者,小冬喜欢踢足球,喜欢唱歌,《真心英雄》是他的最爱。“在我心中,曾经有一个梦,要用歌声让你忘了所有的痛……” 这首歌曲,一直鼓励着小冬放飞梦想。

   身残志坚谋生创业心乐观

  现实总是与梦想有些差距,尤其是作为一名残疾人,张小冬的谋生之路未能像他当初上学时的梦想吻合。那时候的小冬,想在毕业后找个有关计算机的地方打工,还想开个关于计算机的店,做软件,做网页,但在毕业后,他发现这条路不是唯一的。但不管怎样,小冬满怀信心:“我能自力更生,我还想靠自己的努力养活父母!

  2013年,小冬从中专学校毕业后,他去应聘过广告设计的工作,去过打字店、网吧应聘,半年下来屡次求职却被拒之门外,但他并不服输。

  找工作无果,张小冬另谋生路,父母在经营一家养鸡场,买卖兽药是常事儿,小冬由此动心,在父母的帮助下经营起了一家兽药店。父母偶尔来帮忙,但他说自己一个人完全可以。

  在张小冬的兽药店里,两组货架高约180厘米,每天从这两个货架上给顾客取兽药饲料,小冬嘴脚并用,残肢帮忙,包括在电脑上清算账务、平时打扫卫生,所有的动作不失麻利。

  已经有稳定生活的张小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他告诉记者,他以后还是想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的工作。“我觉得开网店适合我的情况,我相信,只要肯付出,就会有回报。”小冬坚定地说。

( 编辑:王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