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装着群众眼里盯着发展

21.10.2014  02:24

    秋日斑斓的景色在午后阳光的沐浴下显得格外清爽!此时行走在红古区平安镇夹滩村整洁的村道上,穿行在满是苗木的田间地头,满眼是村民们忙忙碌碌的身影,村路上来回穿梭的各种车辆,显示出今年又是一个收获年。

    近日,记者走进这个以苗木誉满西北的小村里,映入眼帘的是新砌的青砖白墻。平坦的水泥路替代了以前泥泞的土路,村子的西头,路边村民正带着自己的施工队在硬化其他村道。

    夹滩村位于平安镇境内湟水河的北岸,多年来以种植苗圃而小有名气。但农村基础条件薄弱,尤其是农村基层阵地组织比较滞后。给村民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今年新一届两委班子上任后,夹滩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变化就源于被老百姓称作“好村官”的村支书张兆龙和村委会主任孔海花。

    “今年,村长孔海花个人出资3万余元,为我们缴清了2014年的水费;张兆龙用挖掘机对村上的村支渠、大渠进水口历史的淤积进行了清理,建设了'U'形槽,水渠畅通了,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一见到记者,今年60多岁的村民张长林便滔滔不绝地向记者说起这两位“父母官”的政绩:一年来,村委会对旧址进行了公开透明的拍卖,并且张榜公示,让群众心知肚明,这是前所未有的;张家寺火车站处‘倒虹吸’经常被垃圾堵塞,菜地无法进行正常的灌溉,村委会积极和火车站方面进行协商,用了2天时间疏通了‘倒虹吸’,解了村民灌溉菜地的燃眉之急……

    看着村里新修建的大舞台,村民甘大姐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她对记者说:“以前这里是垃圾场,一到夏天便蚊蝇成群、臭气熏天。现在,经过村上的努力修成了我们村的活动广场,吃完饭后大家一起跳广场舞休闲娱乐,生活有了活力,也更有盼头了。”

    “以前村里破破烂烂的,别的村的女孩子不愿意嫁到我们村里来,现在,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年轻人娶媳妇也容易多了。”54岁的老党员王玉鹏在新建成的村委会活动室一边下棋,一边对记者说。

    环境整洁了,收入增加了,村民们的笑容绽开了。

    行走在村里大街小巷时,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道白让记者明显地感觉到,张兆龙和孔海花成了这个村村民心中的“英雄”。

    其实,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张兆龙、孔海花上任也不过只有短短的9个月。

    9个月来,张兆龙、孔海花为村民垫资6万余元;为夹滩村先后整理硬化街道延伸巷道1.9公里;修建'U'形槽400米,使300亩旱地变水地;新修了占地面积达7.2亩的村委会办公阵地;建起了村上老年人日间照料室、配餐室、健康室、康复室和图书室。同时,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修建了建筑面积170平方米戏台一座,还建起了280米的围墙,硬化场地4275平方米……这组并不起眼的数据,说明了夹滩村的变化,也成了村两委班子自上任以来交给村民的一份成绩单!

    “老百姓心里自有一本账。”村长孔海花介绍说,只要你真心为老百姓,就会赢得群众理解和支持。在村委会办公楼施工现场,张兆龙正在和几名村民一起干活,得知要采访他,他羞涩地笑了笑,说:“这没什么,我们只不过是牵头干而已,并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今天村里取得的一点成绩,是和广大村民的努力及镇上的支持分不开的。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夹滩村一定会越来越好!

    站在丰收的田野边,张兆龙、孔海花对下一步村里的发展已有了新的谋划。村上将在加大村道硬化力度,修建水渠,修缮村卫生所和村上篮球场的同时,下一步发展蔬菜种植产业,依托苗木专业合作社引进新品种,扩大苗木种植面,加快村民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看看,“三城行动”具体有哪些计划
    兰州晚报讯(记者王星明)《兰州市建设山水城兰州日报
甘肃省严禁借兰洽会名义突击花钱
    每日甘肃网7月1日讯 (兰州晨报记者王钊)兰州日报
全国高校BIM大赛甘农大学子获佳绩
    兰州晚报讯(记者马文艳)中国建筑学会近日公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