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干张万里:服刑人员的“心灵天使”

14.05.2015  13:19

      本网讯(记者 赵志锋 通讯员 宋誓杰)看着摆在眼前的一张空椅子,服刑人员张某忍不住笑了。

  “她咋会是我女儿?”张某感到很可笑。

  “你想象她是你女儿,把你心里对女儿的愧疚倾诉出来。”心理专干张万里答道。

  看着张某仍在长时间犹豫,张万里退到角落给她留下个人空间。

  不久,张某就打开了话匣子,直到声音哽咽,泪流满面。此时,张万里知道,张某的心锁终于被打开了。

  张万里是甘肃省女子监狱一监区管教干事、心理专干,她用心理学的“空椅子”理论,让张某压抑许久的情绪瞬间释放出来。

  原来,几年前,张某因琐事产生轻生念头,这位农村妇女想到和未成年女儿一起自杀,于是给女儿饭菜投毒,所幸被及时发现,张某因故意伤害罪入狱3年。

  “刚入狱时,张某很少说话,女儿的话题更是她心里的禁区,只要涉及,就会一言不发。”张万里说,悔恨、自责纠缠着她。

  张万里了解她的案情后,对症下药选择用“空椅子”理论疏导她的情绪。

  看到张某泪如雨下倾诉完,情绪缓和了许多,张万里抓住时机给她做了放松训练,让她的注意力慢慢转移。

  经过几次心理辅导,张某像变了个人似的,愿意说话了,也开始积极改造。

  这是张万里近期的一次成功心理咨询。已担任心理专干4年之久的她,如今早已游刃有余。但谈起4年前的第一次心理疏导,她心里仍有几分忐忑。

  想当初,就凭儿时对警察的崇拜,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她,放弃了许多更为轻松的工作选择,毅然报考了监狱系统,如愿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

  但当真正穿上警服后,她深刻体会到:“这身警服并不是那么好穿的。”第一次开展心理疏导,就颇为波折。

  那是一个晚上,张万里在监区值班,服刑人员马某和家里通完电话后,突然蹲在地上哭了起来。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特殊情况,张万里一愣,随即问道:“出什么事了?”可马某过于悲伤,一语不言,只是痛哭。

  监区规定“值班问题不过夜”,为了监区稳定,张万里只能硬着头皮和她谈话。

  凭着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张万里大胆推测,打完电话就哭,肯定是家里出什么变故。

  “是家里出什么事了吗?”张万里低声询问。马某停止了哭泣,点了点头。

  原来,马某的父亲病情加重,作为女儿无法在身边照顾,深感自责后痛哭起来。

  了解原因后,张万里用柔和的语气劝马某:“你在这里着急也没用呀,只能积极改造,争取减刑,才能早日回家照顾父亲……

  马某听了后,情绪逐渐好转。

  第一次心理疏导虽有波折,但也有惊无险。

  光阴如梭,一晃4年过去,张万里也摸索出了一套工作方法,她将服刑人员心理状态分为三类:初期的不适应状、中期的波动状、后期的焦虑状,针对不同时期,采取不同方法。

  “张万里甘于奉献的精神,反映和代表了我们女子监狱的精神。”省女子监狱监狱长元磊说,女监精神就是责任、担当、忠诚、奉献。

来源: 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