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中传承

28.10.2015  15:25

      甘肃徽县网讯 ( 记者 李文翠)徽县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深厚,不同历史时期,多种思想相互碰撞,多元文化兼容并存,产生和留存了大量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徽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通过多种措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得到传承。

      徽县作为通陕入川的交通要道,非物质文化演化和保留了秦陇、陕南、川北等多元文化现象,体现在服饰、农耕、饮食、民宅、行商、行旅、婚丧等民俗文化形式之中,涉及民间音乐、舞蹈、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间习俗等门类,是徽县老百姓世世代代创造出的精神文化财富。为了将这笔财富有效地保存传承,徽县高度重视,成立了文艺工作者联合会、民俗文化研究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门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先后抢救性挖掘出河池小曲、羊皮扇舞、泥塑、农民画、栗亭砚、金徽酒酿造工艺、河池社火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编纂出版《民俗文化三套集成》、《河池传说》和《河池小曲集锦》等民俗文化类非遗书籍。并积极向上级申报河池小曲示范项目,栗亭砚、泥阳泥塑、景泰蓝工艺画等三个生产性保护项目,甘肃天赐一秀根石艺术有限公司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项目,以及银杏树乡流年乐队、城关镇西南街社区河池小曲自乐班、泥阳镇田园艺术团等三个保护传承基地示范项目,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同时,组织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加省、市、县各类民俗文化展演活动,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带动传承队伍的发展壮大。目前,全县有省级民俗文化人才8人,其中3名河池小曲传承人享受国家专项补贴,市、县级民俗文化人才90多,其中10人有望享受市政府补贴,乡村两级在文化能人的带动下,也掀起了学习非遗、保护非遗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