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三大理念引领下的创新和实践,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坚持以“五句话二十字”方针为指导,把新农村建设与灾后重建、扶贫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庄、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作为切入点、把发展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和基本目标,把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和村容村貌作为突破口,不断创新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投入机制、考核机制和社会帮扶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互动发展格局,相继建成一批在全市有影响和带动作用的新农村示范村,为徽县率先跨越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成效
(一)、发展新产业,建设富裕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生产发展,其目的是人民生活富裕。我县在新农村建设中, 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的总体要求,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突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全方位、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广大农民依靠特色产业发展走上了富裕道路。富裕起来的农民不断加快新居建设和住宅美化亮化工程,家家户户购置家用电器、配套新式家具。走进每一户农户家中,自来水、沼气池、太阳灶、电话、有线电视一应俱全,处处呈现现代气息,农村人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二)、建设新村庄,塑造魅力新农村
我县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典型示范、量力而行”的原则,按照“五通五改五化一池一灶一整治“(即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改水、改厕、改圈、改灶、改炕;绿化、美化、净化、靓化、香化;一户一座沼气池,一户一个太阳灶、对村庄环境进行一次大整治)的标准,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实施清粪堆、清土堆、清柴堆等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使农村呈现出路平、屋新、街净、花红、树绿的美丽景观,把每一个示范村建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风景独特、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构筑新设施,建设和谐新农村
我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嘉陵镇田河村依托千年古银杏树群落,靓化、美化家园,对旧村庄提升改造,建成精品银杏展示园、银杏博物馆、银杏广场、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直流喷泉、环形水道、嘉陵江黄沙河水上游乐园,创办“银杏人家”、“三滩风情”为品牌的农家乐,发展集旅游、观光、嘉陵江漂流、农家乐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业,积极打造生态旅游新村。徽县伏家镇金徽新村在全县率先建成宽裕型住宅小区,每户建筑面积165平方米,包括两厅、两卫、两厨、四卧一仓,新村绿化、道路硬化、村容美化,农村人过上了连城里人都羡慕不已的生活,为徽县新农村建设探索了一条农村城镇化、居住社区化、管理小区化的发展方向。
(四)培育新农民,建设活力新农村
我县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出发,进一步整合教育培训资源,积极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阳光工程”和“科技入户工程”,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五)树立新风尚,建设文明新农村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扬健康向上的道德新风尚,我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让群众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江洛镇龙头新村修建了占地6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广场上有篮球场、健身器材、乒乓球台、棋桌和“龙腾盛世”雕塑一座,文化广场周围、新房后面、村内巷道到处是“二十四孝”、“三字经”、文明礼仪等“文化墙”,并建有村文化室、计划生育室、农家书屋等,读书锻炼的群众络绎不绝,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经验
(一)、创新工作思路,实现建设模式多样化
我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试点先行,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实现新农村建设模式多样化:一是顺应农民建房向中心村集中、农业生产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的必然趋势,创新发展的易地搬迁集中重建模式,如江洛镇龙头新村、麻沿河乡屈兰新村;二是依托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新村模式,如嘉陵镇田河村;三是旧村庄提升改造型模式,如城关镇和平村、大河店乡文池村;四是建设宽裕型住宅模式,如伏家镇金徽新村、柳林镇柳林村;五是城市拆迁改造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模式,如城关镇先农村;六是沿公路布局、开展新农村示范长廊建设模式,如麻沿河北部新农村示范长廊等,形成了类型多样、特色鲜明、亮点频出的新农村建设发展格局。
(二)、创新工作机制,实现建设工作的社会化
我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创新和发展了“两为主、六帮建”工作机制即坚持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在每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都有一个县级领导帮建,有一个单位帮建、有一户企业帮建、有一个工程队帮建、一户一名帮建干部、一户一个帮建方案,各帮建单位和企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献智,全方位开展帮建工作,真正形成全社会共建新农村的工作格局,新农村建设呈现社会化发展趋势。
(三)、创新投入机制,实现投入多元化
我县在新农村建设中,进一步整合项目、整合资源、整合资金、整合力量,不断创新投入机制。一是坚持把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易地搬迁、以工代赈、农田水利、农村能源、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等各类项目资金相对集中,捆绑使用,集中财力办大事、集中力量办试点,实现项目资金的效益最大化;二是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鼓励县内工业企业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三是动员社会各界结对帮扶,奉献爱心,形成强大的帮建合力,实现投入的多元化。
(四)、创新管理机制,实现管理民主化
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加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新农村建设提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进一步建立健全村级管理制度,实现支部工作的规范化、村务工作法制化、民主管理程序化。制定并落实《村规民约》,保障群众的民主管理权;推行民主管理,保障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知情权、参与权;抓好村务公开,保障群众的民主监督权,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五)创新领导机制,实现考核工作常态化
为了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协调、督促、指导和考核。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组织的职能作用,靠实目标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主抓在县、部门联动、实施在乡(镇)、落实在村、实惠到户”的工作机制。从2007年起,县上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及干部年度实绩考核内容,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绩效、职务联挂和责任追究制度,以考核推进新农村建设稳步发展。
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启示
新农村建设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积极统筹城乡发展,培育一批新农村建设样板、亮点,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创造成功经验,真正使示范村生产得到发展、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村庄面貌得到改变、群众得到实惠。
(一)、必须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科学制定规划,是合理布局,集约和节约资源,发挥后发优势的前提和基础,是加快发展的重要依据。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试点先行、整体推进,制定完善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逐步完成中心镇——中心村——行政村的规划编制工作,点面结合,梯次推进新农村建设。制定规划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前提。
(二)、必须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三)、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必须进一步整合“三农”资金和涉农项目,集中用于新农村建设,坚持“预算不变、渠道不乱、用途不改,各计其帐、各计其功”,全部投入到新农村示范村村组道路、卫生、教育、文化等公益设施,大力改善示范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大资金投入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四)、必须进一步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新农村建设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必须把实事做好,好事做实。药坚持帮建工作责任制和考核评价机制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办法,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规章制度是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的保证。
(五)、必须进一步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造福人民群众,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尊重农民群众意愿,保障农民权益,是确保新农村建设得到群众支持的根本保证。要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农民群众通过自己辛勤劳动,改善生产条件,建设美好家园。群众积极参与是新农村建设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