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大青山”走出的“励志哥”

22.12.2015  10:40

 

 

  通讯员 苑井泉 王亚斌

 

 

 

 

      一排排婀娜的金丝柳,一弯弯清冽的山泉水,一座座崭新的新院落,沿着国道316蜿蜒而上。看到的是水秀山明的景象和人们笑逐颜开的面容,这里不是蓉城的黄龙溪,也不是湘西的凤凰城,而是坐落于具有陇上江南之称的徽县——永宁镇青山村,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亲切的称它为“大青山”……

  “装袋,点菌,发菌,这是培育平菇最关键的步骤,这是一个技术活,又是一个心细活,要求高温杀菌,无菌操作,从最初的选料到最终进入大棚,不动点心思,花些功夫,是成不了事的”何刚津津有味的说道着。听上去,好像是一位成熟有道的专业技术员,又像是哪家科研所的研究员,其实,他既不是专业老师,也不是科研人员,而是一位地地道道的 “大青山”农民,他的名字叫何刚,今年38岁,鸿泰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始人,“大青山”平菇基地的创建者。

 

   “初出茅庐”多坎坷

 

  说起平菇种植,何刚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辛酸史”。刚开始,何刚和平日生活在村里的其他群众一样,常年劳作在田间地头,闲时再打打零工,收入单薄。就在2012年,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送到了这个平日里安静祥和的小山村,原来是“双联”行动开始了,陇南市农科所是“大青山”双联帮扶单位,这次来,帮扶单位即带来了技术和资金,又带来了希望,市农科所通过“大青山”的自然优势和劳作习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平菇培育”。

  “平菇”,这个平日里再常见的不过的生活食材,人们谈及它的做法和吃法,都能讲出个一二,但怎么去培育出来,真的是一片空白,村里的人议论纷纷。

  就在大多数人选择观望和拒绝的时候,何刚却看到了商机,他想抓住这次来之不易的机遇,因为,何刚以前就有过类似的想法,平日里也喜欢看一些农业频道,在“致富经”、“每日农经”等一些节目里看到过“平菇培育”创业的故事,于是,他积极争取,与镇上、村上和帮扶单位谈及他的想法和创业的决心,在多方努力下,在2012年9月份,何刚建成了他第一座平菇培育大棚,市农科所投资扶持资金3万元,选派李新荣、李富德两名技术员蹲点指导,手把手教技术。

 

   二次创业起新生

 

  由于技术上的缺乏和管理不当,何刚首次创业以失败告终,造成了很大损失,还拖欠了几万元的外债,村里的人劝他放弃,安心种地,不要乱折腾了。但他没有灰心,也不服气,妻子王春艳在这次“难关”上也没有责怪丈夫,她对何刚说:“万事开头难,没关系,才跌倒了一次,还能爬起来”。何刚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在永宁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社干部的帮助下,通过“双联”、“妇女小额”等惠农贷款,何刚又一次踏上了他的“创业之路”。

  目前,何刚通过多次尝试,多年努力,成功创建了鸿泰种植专业合作社 “大青山”平菇种植基地,其培育出的“平菇”畅销徽县及周边市场,由于何刚种植出的“平菇”质量高、价格公道,在县城消费群体中留下了良好的口碑。

  “下一步,我打算继续扩大规模,计划再投资10万元在新流转1.5亩土地上再搭建2个高标准大棚,动员周边群众一起致富,继续做大合作社,我今年才38,“大青山”的致富路,我还没有走完……”何刚微微的笑着说。

 

  青山经济创新篇

 

  近年来,在陇南市委“433发展战略”和徽县委“446”发展思路的指导下,“大青山”两委班子结合自身优势,科学谋划,理清工作思路,转变群众观念,出现了一大批类似何刚的致富能手,也增加了多种特色农业项目。

  永宁镇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农民参与、合作社支持”的方式,积极协调整合众鑫有机农产品开发专业合作社和缘林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在青山村青崖社和何沟社交汇处的堡子梁,集中打造的一个农、林、牧一体化的高标准农业综合示范园区。该区域避风向阳,光照时间长,自然环境资源区域优势明显,“大青山”农业综合示范园脱颖而出。